本报记者 王 言
对于河南怀川种业有限公司来说,2013年绝对是一个发展拐点。
先说秋粮。目前玉米正在收获阶段,该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玉米新品种怀玉208实收亩产达到720公斤,以其抗风、抗旱、高产得到专家和农民的一致好评,正在迎接测产。怀玉208今年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河南省继郑单958之后大面积主推的高产稳产后继品种。
再说夏粮。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全市小麦高产攻关田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由怀川种业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品种焦麦266、怀川916再次刷新小麦高产全国纪录。焦麦266百亩高产攻关田实测亩产759.2公斤,其中15亩超高产攻关田实测亩产792.7公斤;怀川916百亩高产攻关田实测亩产624.67公斤。
在此之前,还有喜事一连串。
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莅豫视察三夏工作时,在修武县、武陟县高产示范田看到焦麦266长势喜人,给予高度评价。
5月21日,小麦尚未收获,200多名种子经销商就争抢着下订单,把怀川916、焦麦266种子抢订一空。
从4月下旬开始,20多个批次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专家扎堆修武县高产攻关田,对怀川916、焦麦266这两个新品种的表现,异口同声说“震惊”。
事实最能说明问题。市科技局宣布,至此,由怀川种业承担的全市2012年重大科技专项唯一的农业项目《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怀川916、焦麦266超高产栽培模式化研究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
说到怀川种业的爆发力,怀川种业董事长、总经理雒温生感慨万千:“科研是怀川种业发展的命根子。怀川能走到今天,拼的就是科技,靠的就是创新。”
催生对种业公司靠什么来发展壮大的思考,还得从雒温生历经种子行业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在日趋激烈的残酷竞争中,落后被颠覆,先进获新生,创新赢发展,10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切实感悟说起。
怀川种业的前身是一家国有种子公司,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打破了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计划经济格局,开启了种子行业走向市场经济的序幕,市场机制的引入使本已身处农业领域竞争意识相对淡漠的国有种业难以适应优胜劣汰市场竞争的冲击。尤其是面对携资本、技术、管理优势的大的跨国种业集团对中国种子市场布局的步步深入和国内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军,使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以国有种子公司为主体的种子推广体系,在短短的三五年内纷纷倒闭、溃不成军。怀川种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种子市场,发展也是举步维艰,种子市场由过去靠卖大麻袋包装的散装种子大路货,突然变为卖由大公司进行自主生产、精选加工、包衣并印制有品种介绍、栽培管理技术精包装小袋种子。公司一时难以进行产品的上档升级,更别说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表现优秀的新品种,自己卖的散装大路货每公斤最多能卖到5元,而由泰国襄樊正大种业和美国先锋种业公司所培育生产的精包装种子一下子卖到每公斤12元 ,甚至每公斤20多元。这些,都给传统经营的种子企业沉重的打击。
巨大的反差,让雒温生夜不能寐。
“人家吃肉咱连骨头都吃不上,只剩下喝汤的份了。”雒温生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
人家卖的是商品,咱卖的是产品。雒温生第一次对“商品”这个词有了感性认识,第一次对科技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有了自己的思考: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没有研发和新品种权,就不会有自己的市场,只能沦为大公司的代理商,在其划定的区域内代为销售,挣些辛苦费,勉强裹腹存活。
2006年国务院要求国有种子企业进行改制,怀川种业民营化改制的顺利实施无疑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但仅有灵活的机制和创业的冲动,是无法保证公司的生存并得以快速稳健发展的。
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不能靠当代理商,不能靠“借鸡下蛋”,只能靠自己。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种子”!雒温生下定了决心。
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怀川种业走上一条自主研发的创新之路。
组建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董玉琛和刘旭院士为首的河南省怀川种业院士工作站,院士、博士等高端人才达15人。高端优势资源、先进装备和先进育种技术的引进,让怀川种业有了全国种业最前沿的视野和技术。
围绕小麦、玉米两大农作物,怀川种业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怀川种子科技研究所和市农作物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登海种业集团等“攀亲结缘”,实施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和联合育种,使怀川种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育种实力快速提升。
怀川916、焦麦266、怀玉208,横空出世。
2011年开始,由怀川种业自主研发培育的三个新品种相继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创造了河南种子企业新品种研发的奇迹,怀川种业一跃成为河南种业的一颗耀眼新星。
种子研发、种子繁育、种子营销三大体系建设使怀川种业走上育繁推一体化的道路。布局全国打造种子推广体系,让怀川种业的良种走出河南、走向黄淮海麦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繁育高产优质小麦、玉米良种1850多万公斤,增收粮食7500万公斤,繁育规模4.6万亩,带动农民增收1.65亿元。
厚积薄发,发展无限。雒温生表示,依靠科技创新,怀川种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再选育新品种30个,国审、省审品种6个,销售收入2.8亿元,成为在国家注册资本1亿元的全国种子经营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