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27岁的小刘怀上了一对双胞胎,这让其家人十分高兴。可是到了怀孕的第八个月,小刘持续20天恶心、呕吐,令家人十分担忧。于是,小刘到当地医院进行吸氧、静滴能量合剂等治疗,两天后,小刘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态势。家人紧急将小刘转诊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该院感染五科主任张海接诊后,经检查确诊其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由于病情危急,张海一方面给入院的小刘进行保肝综合治疗,一方面联系妇产科医生,对小刘实施引产,终止其妊娠,使其肝功能快速得到恢复。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小刘的症状在产后几周内消失,母婴最终安全出院。
张海告诉记者,怀孕初期,孕妇感到恶心、呕吐,这很正常,是早孕反应。可到了妊娠晚期,如果依旧感到持续性的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等不适,就要警惕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虽然该病病名中有‘脂肪肝’三个字,但它和我们平时说的普通的脂肪肝不同。普通的脂肪肝主要由饮酒、肥胖等因素引起,只要平时注意饮食作息,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在妊娠28~40周,肝部脂肪在这段时期急性变性,起病急、发展快,若就诊晚,未及时终止妊娠,病人常发生全消化道大出血、全身皮下淤血甚至因颅内出血而死亡。”张海说。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妊娠后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主要发生在多胎妊娠的孕妇中,肝脏在短时间内出现脂肪变性,引起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以及引发的全身性的多脏器包括肾、呼吸、胃肠等功能衰竭。“该病的预后与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迄今世界上尚无产前康复的先例。因此,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时,均应尽快终止妊娠。若早期终止妊娠,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在产后可迅速恢复。”张海解释说。
张海建议,孕妇在孕末期如果出现周身乏力、食欲不好,或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舒服,尤其是右上腹痛或者左上腹疼痛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同时,张海还提醒女性朋友,孕前体检一定要排查肝病,明确有肝病尤其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作肝功能全面评估,查看是否可以怀孕,并判断怀孕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学会如何处置。
张 海 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五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对各种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高黄疸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较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