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人排尿有困难
艾灸治疗助康复
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发布
耳穴压豆疗法,你了解吗?(下)
石榴味虽美 食用须注意
中医验方
“心”病也可中医治
秋风起哮喘频发 中医教你咋防治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病也可中医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梁智玲

  一个月前,家住中站区的王老太因为心慌、胸闷被家人送进了市中医院心病科。该科主任王晓明详细地为王老太检查后发现,她的心跳已经超出正常范围,每分钟170~180次。“最近一段时间她经常间隔性出现心慌现象,严重的时候脸色发青,过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王老太的家属说,老人的血压多年来一直很稳定,可最近有时还出现了血压莫名其妙降低的现象。

  说话间,正在做检查的王老太又出现了急促的呼吸声,神情也渐渐紧张了起来,言语开始变得不清晰。看到这些情况,王晓明已经在心里对王老太的病情判断了八九不离十:“首先要考虑心肌梗死。”

  对于心肌梗死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来一分钟抢救时间,就为患者争取来了赢得生命的希望。”王晓明说。紧接着,病房里忙碌了起来。针刺、穴位按压、溶栓、心脏除颤……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抢救,王老太的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待病情稳定后,王晓明又根据她的病情,开出了中医院综合治疗的方子。记者了解到,这个方子包括针刺穴位、中药内服和日常的西医治疗。

  王晓明介绍,对于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因为长期依赖西药稳定病情,已经在日积月累中产生了严重副作用,有些患者甚至因为长期药物的影响,伴生了其他系统疾病。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小,治疗心血管疾病更有优势。王晓明说,去年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进修学习后,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信念更加坚定。他认为,在中医来讲,心血管疾病隶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眩晕、虚劳”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系统的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和治疗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在对症治疗中,通过宣痹通阳、益气养阴、活血利水,辨证运用中药,对心脑血管病的配合治疗有显著疗效。在患者发病的急症期可以运用西医手段迅速稳定病情,随后加入中医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高度认可,市中医院心病科除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冠心平、脉通宁、降压舒等自制药,为患者减轻病痛外,还推出了一些中医外治法配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针刺法和耳穴压豆,是在临床中运用较多的两种外治方法。”王晓明说。他向记者展示了摆放在心病科医生办公室一个柜子里的部分中医外治用品,其中一个巴掌大的耳朵模型上标注了数十个穴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是个人体的耳朵模型,上面所有的穴位都标注得非常清晰,做好中医外治,必须全面了解这上面的各个穴位与人体各器官的关系,熟练掌握各穴位的具体位置,才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判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他说,中药的天然生成、无副作用,中医的综合辩证、系统治疗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心病科近年来也推出了越来越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病种,让患者免受疾病的困扰。

  王晓明向记者展示部分中医外治药具。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