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在沁阳市电业局,有一个以普通员工命名的工作室——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走进工作室,只见五层陈列架上,整齐地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证书和奖杯。20多年来,他研究出数十项发明成果,其中市级以上创新奖17项、专利成果3项,并获得焦作供电公司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沁阳市“五小”科技创新带头人、劳动模范、十佳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沁阳市电业局远动班班长李国正。
今年44岁的李国正,在该局调度通信中心负责通信及调度自动化控制工作。“远动控制即调度自动化,就是远程维护和控制电力系统各种设备,保证电力安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进而确保百姓安全、放心、稳定用电。”说起工作,腼腆的李国正口若悬河。
由于对电器有着特殊爱好,收音机、电视机、电风扇等各种家用电器都成了李国正拆卸的对象。高中时,他对专业的电器维修书籍就有着浓厚兴趣,一边自学,一边动手拆装电路,不知不觉中,便和无线电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进电业局工作后,他在通信自动化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2008年,李国正担任远动班班长。为尽快成为行家里手,资料室里,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学习;实验室里,他的书架上不仅有各种用电工具、线卡、变电检修装置等,还有数十本翻破的电力专业书籍、泛黄的笔记本和厚厚的设计图纸。他每年的工作笔记超过15万字,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他的发明创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1994年,在巡视检查过程中,李国正发现和庄变电站四周电缆沟里渗出的地下水水位过高,有时淹没了电缆线,而仅依靠人工巡视发现再用电机抽水,既不方便,也不及时,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他想找一款控制器,在水位过高时自动排水,杜绝安全隐患,可是寻遍所有电器商店,只有限制最低水位的注水控制器,没有自己想要的控制最高水位的排水控制器。随后,他刻苦钻研,研制出一款多功能控制器——蓄电池水位控制器,并获得了沁阳市“五小”发明成果奖。
2010年年初,李国正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蓄电池组存在局部电池过放电,导致蓄电池组过早损坏报废的情况。为此,他将“蓄电池组单块过放电报警装置的研制”作为创新型QC课题进行技术攻关。当年7月,该项目取得成功,并运用到远动机房UPS电源蓄电池柜上,效果非常好,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去年9月,这项成果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评价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1年,针对变电站弱电设备频遭过电压损坏、维修厂家要价居高不下的情况,李国正决定将此问题作为QC课题来研究。他带领QC小组改造远动设备,加装通信口隔离装置和防浪涌装置,经过大量试验和总结分析,他们完成了1座调度自动化主站和6座变电站运行通信设备的防过电压技改工作,“降低远动设备年平均过电压损坏次数”QC成果问世,并于同年6月投入运行,为企业节约资金10余万元。去年4月,这项成果荣获省电力公司举办的第二十五届QC竞赛一等奖。
去年夏季,许多变电站的主变负荷常在最大值附近徘徊,甚至过负荷,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也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强度。李国正带领远动班及李国正班(站)长工作室全体同事研制开发出《主变负荷率棒图》,调度员只需在一个画面中就可以方便而直观地查看到全局所有主变供电负荷率情况,为调度员及时、合理地分配供电负荷提供了依据,从而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20多年来,李国正从小创造到大发明,为电力事业贡献力量,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沁阳“爱迪生”。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搞创新研发,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李国正说。他用满怀的热情拥抱着他的事业,用创新和发明造福于企业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国正的先进事迹由本报和焦作电视台《焦作新闻》《零距离》栏目、《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