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瓷 碗
近看樵声
祖母 (油画)
秋 后
一张百元钞
凝望净影(外二首)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看樵声
□高守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从小看父亲作画,便知看画须远的道理,太近易见枝节之精到,但难品意境、寓意之深刻。但看人恰恰相反,须近才看得细,看得清。

  数日前老同学T来我家,见我案头放着樵声《空相上篇·驴长老》的征求意见稿,马上说他一直在看《焦作晚报》的连载,继而提到我市著名文化人张国柱先生为此书作的评论《怀川风雷凝笔端》,说其对《驴长老》评价很高。T知道我和樵声打小便一直最好,也知道樵声一直忙于公司商务,怎么又搞起了文学,还成了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全国诗词协会会员。在T的眼里,樵声似乎有些神奇,但对于我,樵声还是原来的那个樵声,还是跟我一起一天天长大、又一天天变老的樵声。改变的只是容颜,对文学的不倦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樵声从未改变。

  我和樵声是发小,且最要好,相知相近已逾50年,我下乡他上高中,我参军他参加工作,我转业后进政府他调市委,再后来,他到企业任职,后又自己创办公司。其间,无论同一城郭还是相隔两地,我俩联系从未疏断,且情深意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樵声一词最权威的诠注人。T对樵声的感觉是瞬间的、抽象而虚幻,而我对樵声的感知是漫长的,琐碎而具体。我部队转业回来已经30多年了,其间樵声一直在文学路上跋涉。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以我看是个个鲜活,构思异巧,篇篇精彩。其诗集《燃烧的琥珀》和文集《小西屋轶事》,是在我的鼓动下才动手整理出版的,我最清楚他的心历路程,他早就想写一部反映怀川地、怀川人的书。为此梦,他准备了17年。他是农民的后代,祖辈对故土的依恋和对命运的抗争,耳濡目染,使他内心充满了家国情怀。他爱他的家乡,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他爱他家乡的父老乡亲,爱他们的过去和今天。无论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无一不饱含着对家乡人民浓厚的情感

  当天,我和老同学T聊很久,内容一直是樵声。我向他介绍了樵声的情况:他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写出了《空相》提纲,2012年3月正式动笔,半年拿出了43万字的《空相上篇·驴长老》初稿。在修改过程中,他按职业类别和年龄段多方面反复征求意见,后干脆放下公司上了月山,宿陋床、吃素斋,一待就是数月,这才有了现今《焦作晚报》上的模样。可是他并不满足,说还要趁连载之际,广泛征纳意见,继续修改。

  T走后,我想了解一下老友《空相下篇·山魈》创作情况,遂电话相约,在他的工作室见了面。

  他的工作室装饰和家具的风格很别致,借用国柱先生文章里的话,叫作“很中国”,古朴、简洁、素雅,灰砖灰瓦元素的应用,使其有了浓郁的田园风格。一脚踏进,像进了一个精巧的农家小院。左侧是餐厅,右侧是客厅,迎面是内廊。进入内廊,左有画室,右有书房。 客厅的飘窗洒满了阳光,一只矮脚几上放着两只草编围棋篓,几两旁铺着两个圆草垫。电视墙对面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西式或中式沙发,而是一铺罗汉床。床后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樵声的行楷横幅,紫红木框,白绢裱黄芯,上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左侧是我父亲生前的国画《连年有余》,右侧是樵声的国画《覃怀山水》。

  老友相见,无须客套,很快在飘窗上摆开了围棋。手谈中我获知,他《空相下篇·山魈》虽已开篇,写了数万字,但格子越爬越难,用他的话说是越写情感越纠结。不难理解,我和樵声毕竟从年幼至今目睹了共和国的蹒跚脚步和风雨历程,如何把握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基调和时代发展的真谛,怎样既能真实地反映历史本相,又能面对未来给人以启迪,是个关键,拿捏的难度可想而知。

  樵声说:“上篇‘驴长老’是围绕汉佛和四大家族兴衰进行的,而下篇‘山魈’是围绕月山寺中兴和四大家族后代沉浮进行的。二者所绘虽是时代潮流的旁枝末节,但无一不涉及人性本质、民心向背,尤其是‘山魈’中的人物命运,将直接揪扯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和价值观冲突,要想把握好,确有一定难度。”

  “哦,难度确实不小,驴长老是争取解放、选择信仰的,山魈则是揭示矛盾,摸索途径的。”我说。樵声笑了:“是,只要往目的地奔,总会遇到坑洼和荆棘。”“老弟花这么大心血,究竟想通过‘山魈’告诉人们啥?”我又问。樵声看了看我,很庄重地说:“民族复兴。”他没有言及更多更大的道理,也没有言及信仰及其他,语调也不高,但却深深触动了我。

  在辞别老友时,我偶尔看到电视墙最左端一人高处挂着一只黑光闪亮的小竖匾,上边的字是凹刻的,又染了石绿,并被高脚花架上一盆兰花的梗叶半遮半掩。走近看,主题是上庄,署名樵声,下边竖写着三四行小字:生于斯,长于斯,情归于斯。听樵声说兰花的名字叫雪合。雪合兰和小黑匾互为依傍,巧妙映合,颇有情调。我笑着说:“你把老家搬进屋了。”樵声也笑了:“没办法,故土水甜……”

  回家路上我想,也许怀川这片热土和不甘命运的父老乡亲,正是樵声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他对家乡那种深情的眷恋,犹如雪合兰掩映小黑匾,这是我从最近处看樵声的感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