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和洛杉矶这些英美国家的大都市也曾深受空气污染的毒害。这两座昔日的污染城市的经验是多管齐下,科学标准、立法保障、民众监督……一个都不能少。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伦敦和洛杉矶几乎都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基本实现“云开雾散”。
为大幅缓解令很多国家头疼的空气污染,英国动用的利器有四招:一是立法提高监测标准,改善空气质量;二是科学规划公共交通,减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三是控制汽车尾气、减少污染物排放;四是科学建设城市绿化带。
1956年,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出炉。依法治理污染已成为英国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政府发布的各种相应的法律、通告,为成功控制大气污染奠定了基础。
针对目前的汽车排污问题,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在车辆年检中,严格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的排放是否达标;在市中心设立污染检测点,警察可拦截有过多排污迹象的车,对其进行测试,并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2003年2月,伦敦市政府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开始对周一至周五早7时至晚6时半进入市中心约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由此获得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此后收费区域不断扩大,收费标准也提高到8英镑。
美国于1970年颁布《洁净空气法》,此后,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洛杉矶市采取了大量的治理措施和控制办法。在洛杉矶市出售的汽车必须是“清洁的”,而且要求1994年以后出售的汽车全部安装“行驶诊断系统”,即时监测机动车的工作状态,让超标车辆及时脱离排污状态和接受维修。而且,加州还通过了严于联邦的《污染防治法》,引导并促使美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改进汽车的排放性能。
在洛杉矶,虽然多数人仍然使用私人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公共交通只处于次要地位,但洛杉矶市采取了包括增加停车收费等多种方式,鼓励多人合乘一辆汽车,减少公路上的实际行驶量和尾气排放。政府还通过低息贷款和补贴的方式鼓励人们尝试使用清洁燃料的汽车。
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既与燃料结构有关,也是人口、交通、工业、建筑高度集聚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难题,必须结合地形、气象、能源结构、绿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筑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综合性的办法加以解决。
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