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庄稼,
是秋天写诗的笔
红砂精舍的茶香
生在竹乡
人物画
圆通寺
街屋娘
纤歌凝而白云遏
六旬老人昏迷晕倒 医生大脑深处“夹瘤”救命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在竹乡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海生

  每每向别人谈起家乡,我总会很骄傲地给他们讲述竹林环抱的村庄,讲述家门前缓缓流淌的小溪,讲述我童年时发生在竹林里的故事,讲述竹林带给我的美好记忆和永远的向往。

  我的家乡,在中原一个冬天里瑞雪飘飘、河渠冰封的地方,在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大面积生产玉米小麦的地方,在魏晋时期曾是竹林七贤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在晚唐伟大诗人李商隐曾经生活、长眠的地方,也有一大片竹林,方圆数十公里的竹林。古时候,她曾经叫野王、叫覃怀、叫怀州、叫河内、叫竹坞,现在她也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博爱。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永远也没有走出过竹林,没有走出竹林环抱的村庄。后来我才知道,要想走出竹林,向北走十多里地,一直走到太行山脚下,向西走十多里地,一直走到能看见一条宽宽的大河丹河,你才算走到了竹林的尽头。在这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有着近百个村庄和与村庄竹子相依为命的淳朴村民,村子都有着很美妙很淳朴的名字,比如许良、上庄、花园、冯竹园、中道、七方、江陵堡、苏寨等。村子都自然朴茂,倚竹傍水而建,房屋以青砖灰瓦、鹅卵石土坯为主建造而成。有村就有树、就有田、就有屋舍、就有水、就有竹子。村子与村子的衔接就是竹园谷洞,有竹园谷洞必有小溪,竹园谷洞有多长,小溪就有多长,小溪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清澈见底,叮咚、哗啦作响。水从西北而来,河面宽阔,水流丰沛,不断地岔出小股,流进村子,不知疲倦地在竹园里缠绕,流过田间地头,流过房前屋后。这水不仅浇灌了竹子和田地,还为村民日常生活中洗衣淘米、洗锅做饭所用,祖祖辈辈,一直如此。

  水是竹子的根本,是竹子的灵魂。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水资源贫乏的土地,不会是丰腴的土地。在我们博爱县,许良是竹乡的代名词,它既是一个乡的名字,也是一个村的名字,作为村庄的名字时,它又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后来许良乡又分成许良、上庄两个乡。许良、上庄在博爱县城的西北方,故又叫西北乡,在博爱县城东南方位的地方,我们都叫老东乡、老南乡或东南乡。西北乡是竹子的代名词,是富裕的象征,在这里流传着许多乡间民谣,比如“竹园一钻,有吃有穿”“竹刀一响,黄金万两”。东南乡就是土坷垃的代名词,是出死力气的象征,是贫穷土老帽的象征。县城里的姑娘宁愿嫁到西北乡就不愿意嫁到东南乡,东南乡的姑娘嫁到西北乡叫高攀,西北乡的姑娘嫁到东南乡叫不值。这个理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其突出。

  我姨家就住在上庄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名字叫苏寨。小时候,我每年都要到姨妈家串亲戚,看望姨妈,在那里小住。到姨妈家串亲戚,母亲总是说到竹园窝儿去。姨妈家是一座两层楼的房子,没有院墙,房前屋后都是竹子,我们喜欢到竹园里玩耍,竹子高大粗壮,一般的竹子比姨妈家的房子还要高出很多,比碗口还要粗出很多,竹子长得很茂密,我们怎么仰脸也看不到天空,天空被密密麻麻的枝叶给遮挡住了,透过枝叶,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光斑,闪闪烁烁的,像梦幻中的万花筒里的景象。住在姨妈家,我才知道,姨妈家一年四季的生活用水都吃河水,距离姨妈家西边十几米的地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土路,准确地说,是竹园谷洞,路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四季不断。家里人每天早上要提着瓦罐或水桶到小溪里去打水,盛到一个大水缸里,以备一天之用。姨妈家就不像清化,就没有水井。那时候,姨妈家的生活过得比较富足。姨妈家生产队的劳动日一天折合到一两块钱,到县城里,我们队的劳动日才有七八毛钱,平时走亲戚,我们最喜欢到姨妈家去,因为姨妈家有贡肉、猪耳朵吃,过年压岁钱给得也多。

  我三妗家也是竹园窝儿的,她家住在许良村西边的一个叫江陵堡的村子。我三舅全家都一直住在这里。我三舅不是招养老,不是男到女家。我母亲姊妹太多,我有六个舅舅,家里住房太紧张,三妗不愿意来城里受憋屈。三妗家紧邻丹河,三舅喜欢钓鱼摸虾逮老鳖,下班回家时路过城里,到我家的水道沿儿边儿剜些蚰蜒,然后回家。我常常跟在三舅的屁股后背钓鱼竿、拿蚰蜒。上世纪70年代,三舅在江陵堡村盖新房,到处都是资源,沙是丹河里的沙,椽是竹园里的竹竿,苫房顶的簙也是用竹梢自编,石灰是用河滩里的鹅卵石自己烧窑烧的,墙的四个角用砖垒,中间的墙体全是用鹅卵石砌就,花钱的地方很少。从下地基开始,三舅、三妗两边的侄儿外甥们都来帮忙,不用多少钱房子就盖起来了。真是靠山吃山、靠滩吃滩、靠水吃水、靠竹吃竹啊!

  在三妗、姨妈家,竹与生活密切相关,竹子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年四季有活干,破竹篾、编竹篮、搭竹门帘、做竹躺椅子、打竹覆蓬等。生活用具皆是竹,竹床、竹桌、竹椅、竹筷、竹梯子、竹水担、竹篮、竹筐、竹凳、竹筛子,就连锨把儿也是竹子做的。我家的风门、竹篮、竹筛、鸡笼和看电视用的天线杆从没有买过,还不等用坏,三舅或者是姨妈就派人送过来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竹子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起到过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压题照片采自本报资料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