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在经济转型中引领企业自觉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不仅让企业实现质量提升,并带动全市经济质量良性发展,这是质监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不仅让企业降低产品出厂检验成本,并为市场提供优质产品作了保证,这是质监部门力促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在企业产品遭遇假冒仿造时执法人员不远千里维权,不仅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并为消费者净化了产品市场,这是质监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切实行动……说不清有多少起这样的事例,市质监局在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创新工作方法力促经济发展。
作为质量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质监部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这是市质监局的全称,质量、技术、监督就是其社会职能的完整体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便成了全市质监人履行职能、践行服务之共识。近年来,市质监局始终以服务全市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为己任,认真履行自身职能,维护经济秩序,服务民生,促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三项工程”抓质量
“今年的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已接近尾声。通过近年来我市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积极带动企业自觉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10月22日,市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小平说。
据了解,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首先以质量兴市战略为平台广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质量惠民等活动。其次,该局把“品牌带动”工作作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突破口,以强大的品牌效益为企业带来利润,拉动我市经济发展。同时,市质监局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局每年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项以上,鼓励指导企业采用国家先进标准,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促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升我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2012年,我市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创建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市。
据介绍,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2个。该局主持或参与制修订标准54项。其中,该局制订的“四大怀药”4项国家标准实现了河南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零的突破。该局起草的河南省地方标准《电梯抗震防护要求》填补了我国电梯抗震标准的空白并荣获2012年第十二届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云台山和该局联合制定的旅游服务标准《数字化景区技术应用规范》已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为国家标准,是我省第一个旅游服务国家标准。
创新监管保安全
食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三大安全”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市质监局把保障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三大安全”工作,为百姓撑起一道质量安全屏障。该局依法监督,积极探索、创新、强化监管模式,形成了“区域监管网格化、部门联动常态化、风险排查项目化、工作见证档案化、工作措施制度化”为核心的“五化”监管工作体系,消除了监管盲点,增强联动配合能力,促进隐患整治,实现了“企业全排查、产品全分类、档案全建立,风险全掌控、问题全整治”,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健全监管体系,消除安全隐患。
据介绍,市质监局上半年定期监督检查了辖区内629家企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等717个批次的产品,合格批次680个,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4.84%。全市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较好,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
技术服务促发展
技术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技术基础和有力支撑,直接决定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市质监局以“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为标准,紧紧围绕服务我市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及产业聚集区建设,先后投入6300余万元,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
目前,全市质检机构具备了对740多种产品和90多种计量器具进行检验检测的能力,独立认证技术参数963个,逐步形成了以焦作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为中心,“四大怀药”、轮胎及橡胶制品、耐蚀产品暨玻璃钢、摩擦材料、蛋制品、冷冻食品6个省级质检中心为支持,各县检验检测机构为辅助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市优势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市质监局在提升能力,强化监督的同时,针对我市创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出台了21条服务意见。在服务企业发展中,该局实施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和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三全两满意”工程和精细化服务措施,抓好“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重点,创新服务形式,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5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提前介入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延伸服务、提醒服务、维权服务、跟踪服务、主动服务等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措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负担,促进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护航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