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杨东庆)如何为教师专业发展“砌”好台阶,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近年来,孟州市的做法是,唱响“三部曲”,即抓“五步教研”夯实基础,抓学习培训补充营养,抓课题研究增强后劲,使广大教师乐业、乐学、乐教。
“五步教研”为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基础。为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06年,孟州市教育局对传统教学常规加以梳理提炼,形成了以“研—备—说—讲—写”为抓手的教研活动“五要素”,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研活动,并强化督导和落实。“研”,即研读文本和课标以及教育专著。该局要求教师要通读本册文本和本学段学科文本及课标,并做好批注、摘录,撰写阅读心得,每学期笔记不少于1万字,每学年精读1~2本教育专著等。“备”,即集体备课。该局要求主备人做到“三有”,即有拓展,搜集大量资料,备出教参上没有的东西;有统揽,备出单元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衔接、拓展和深化;有预设,备出学生可能问及的问题和答案。“说”,即说课比赛。为了鼓励教师积极说课,孟州市每年都要举行说课大赛,教师每学期说课不少于4节。“讲”,即全员参加优质课比赛。该市连续6年每学期都要举行课堂教学大赛。“写”,即写教学反思、教育日记、随笔等。该市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记教学反思,对教学设计、预设生成、亮点败笔等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还要求教师把每天的偶发事件、问题学生转化等作为素材,写教育随笔、教育日记。
学习培训让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2002年,为促进研训一体化,孟州市教育局将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了孟州市教研培训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孟庆志说,近年来,该中心举办了包括岗前培训、学科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多媒体课件培训、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培训,顺应了教师工作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培训形式也更多样,包括集中培训、分散学习,专家讲座、名师课堂,骨干引领、个人自修等。另外,孟州市每年拿出专项培训基金,实行“零培训费”制度,为教师“充电”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孟州市教育局在各类培训中,既注重挖掘本地名校、名师资源,还邀请专家学者到孟州讲学。名校名师的辐射效应,激励着许多具有成长潜力的种子教师快速成长。
课题研究让教师专业成长后劲十足。如何让教师过上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2009年,孟州市在该市范围内推动新教育实验,并结合实际,倡导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目前已由一所试点学校发展到每个乡镇有一所加盟校。该市还多次邀请焦作新教育实验领军人物张硕果讲学,组织实验教师赴河南濮阳、内蒙古、江苏等地考察取经,而且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学校和实验教师。该市的实验教师全部开通了教育博客,记录教学经历,交流教学心得,反思教学得失,不断自我完善、发展成长。目前,该市16所加盟校的实验老师正在“晨诵、午读、暮醒”生活方式中,和学生一起徜徉在书海中,共读共写,感悟教育真谛,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学生走向自主与成熟的同时,加速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另外,孟州市各校瞄准制约本单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将问题课题化,制订研究方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使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该市共成功申报省级科研课328项,获得省级教科研成果294项。
近年来,孟州市积极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台铺路,一批批教师由教书匠成长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从平凡走向卓越。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王申军老师,长年坚持研究写作,出版了数学教育专著《教书偶得》,参与编写数学教学用书《素质训练优化方案》,并先后7次获省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被评为河南省学术带头人。孟州市大定办事处育新小学的党玲芬老师,自2009年加盟新教育以来,循着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这条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见证学生成长的点滴。3年来,她陆续在《河南教育》《教育时报》《现代家长》等报刊发表教育随笔几十篇,先后获河南省校信通教师“博腕”、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称号。孟州市韩愈小学的闫娜娜老师,积极参加“五步教研”活动,尤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于今年5月在沈阳举办的2013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上展示获奖课例。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想方设法为教师专业成长引路子、搭台子、出点子,使每位教师快乐工作、幸福成长。”孟州市教育局局长梁永祥深有体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