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良贵)“村卫生室的医生不仅要给村民看病,还要给村里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还要随访、指导他们用药。”10月29日,家住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的村民姬喜成提起村医高兴地对笔者说。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解放区新建设的25个农村卫生室已为1.4万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受到村民好评。
解放区现有23个行政村,该区把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样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结合省卫生厅《河南省村卫生所(室)基本标准(试行)》文件精神,重点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完善村卫生室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
为确保辖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该区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新农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协调工作,对新农村卫生室建设的质量、布局进行监督和指导。在村标准化卫生室设置上,该区本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一个行政村设置一个,大村可设置两个,性质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各村卫生室房屋的建筑面积根据村里人口,要达到80平方米以上,卫生室设立药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五个医疗服务室,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要求配置诊疗设备。
该区还按照《河南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标准,统一安装了固定电话,统一制作村卫生室门头招牌,统一制作规章制度牌,统一配发胸卡以及工作装,并根据各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情况,组织部门人员进行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25个村卫生室,分别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拨付建设资金36万元。
同时,该区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新农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解放区王褚街道嘉禾屯村村民卢小亮高兴地说:“村卫生室的医生服务态度好,技术也不错,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都到卫生室来看,我们非常满意这里的服务,党和政府真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