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辖区部队驻训演练、参演部队过境机动、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军事行动任务完成圆满,殊荣叠加,焦作市的“畅通工程”功不可没!
“智慧城市”建设助推“信息化军营”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市“信息惠民”战略实施较早,10年间,该市投资20多亿元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完成从“数字焦作”到“智慧焦作”的跃升,市民一卡通、智慧政务、智慧旅游等走入寻常百姓家。
早在“信息惠民”战略推行之初,该市的决策者们就思忖一个重大命题:怎样让“智慧城市”助推“信息化军营”升级?
走进焦作军分区军地联合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指挥大厅里犹如“奇经八脉”:情报搜集、指挥控制、辅助决策、通信调度等8大功能席位一字排开,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资源导入信息指挥系统;30平方米的巨幅电子显示屏实时刷新来自军地的水文、气象、地理、兵要地志等重要资讯,空情、水情、路况尽收眼底,各类抢险救灾应急力量随时调度,实时指挥。
“这座指挥中心是依托数字化城市建设和应急动员体系同步建成的‘现实版’。”焦作军分区司令员杨文耀向记者介绍:焦作市委、市政府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打破部门和军地之间指挥鸿沟,专门为部队信息化预留终端和入口,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使军地“一体化”联合指挥由设想变为现实。
在焦作市“智慧城市”与“信息化军营”同步建设的“清单”上,记者还看到不少“得意之笔”:
他们提出紧跟信息化潮流,修建20年不落后的军事机关营院。目前,军分区60%的人武部迁建,辖区作战部队、消防、武警所有连队中队全部搬进了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新营房;
“数字电视”扮靓官兵生活。2012年7月,焦作市全面普及数字电视,他们将驻军电视数字化升级改造纳入规划,上门服务,价格优惠,1000余个数字机顶盒落户军营,280多个频道24小时滚动播放,官兵足不出户便可纵览国际风云,知晓天下大事,极大地丰富了军营文化生活。
“嘀、嘀、嘀……”今年9月1日,一场由军地共同组织的焦作市防空防灾演练在市人防综合指挥所激战正酣:“我部将机动地震灾区,急需2000根钢钎、600套救生衣、200顶帐篷……”
面对紧急求援,杨文耀迅速打开焦作市战备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帐篷、钢钎、药品、食品等急需物资信息一目了然。通过视频系统网上调配,4个小时后,11种4000余件救灾物资便运抵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待补充部队。
“暖心工程”提升官兵“幸福指数”
“暖心工程”也是“暖兵工程”。
焦作把驻军营房建设纳入城乡整体规划之中,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配合部队为新营区选好址,协助建好新营区。某汽车团驻扎在人流密集的市区,部队进出经常受阻,市政府将近800亩、价值4亿元的城市建设用地划归部队。3年来,焦作市快速办理了某炮兵旅新营区、某预备役团办公楼、空军某训练场、焦作市国防教育综合基地等军事工程审批手续20多项,为部队营房建设提供用地2000余亩。他们还针对驻军官兵“住房难”“购房难”问题,将驻军官兵住房纳入城镇保障住房建设规划,统筹考虑。
军分区干休所1955年复员的女军人毕菊卿患糖尿病多年,离部队医院较远,看病很不方便。地方对部队“开门办医”为她带来福音,从此老人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住地医院就近看病。市委、市政府还出台政策,对军队师职退休干部医疗保障范围、享受待遇、补助标准等进行了明确和规定,全部纳入当地医疗保障范围,并享受厅级退休干部同等医疗待遇。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焦作军地开展对军人家庭“大走访大慰问”活动情暖战阵兵心。从2011年起,焦作市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由市委书记、市长、军分区主官“挂帅”,军分区政治部、市财政、市民政等军地多个部门参加,从年度财政预算中划拨出专项保障经费,由市县乡三级军地双方分层走访慰问全市现役官兵亲属,从将军到士兵一个都不能少。“暖兵工程”让官兵深受激励,家人倍感荣光,军人军属的“光荣指数”不断攀升,焦作籍官兵立功受奖率较之5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今年,大学生和适龄青年出现招收士官热、报考军校热、应征入伍热。
更令驻军官兵惊喜的是,市政府出台政策,将军分区、人武部工作经费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对部队无业或失业随军随调随迁家属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经济补助,八一、春节驻军官兵每人40元节日补助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可选择学校……“焦作的军人军属真幸福!”前不久,一位将军调研时由衷地说。
“暖兵工程”暖兵心,“爱民工程”惠民生。焦作军分区协调驻军单位出台了《关于支援新农村建设“五个一”工程》《支援焦作市转型示范建设“五项行动”》等“红头文件”,给力地方经济建设。2009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穿城而过,6个月内需迁移近3万人。在这项中国治水史上罕见的“国字号”大型工程中,焦作军分区主动承揽并圆满完成了城区征迁安置任务总量的53.8%。5年来,焦作军分区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先后26次参与完成西气东输、山林救火、防洪抢险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为该市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原载2013年11月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