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健康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刀尖上的舞者
成功实施小切口下肋骨骨折复位固定术
基因测序技术让乙肝治疗不再盲目
手机铃声影响心脏功能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刀尖上的舞者
——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主任姬馨彤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阎河

  一把手术刀,凝聚了他全部心血,在科学严谨的医学世界里,他始终努力向神经外科领域的前沿迈进。

  一把手术刀,代表了医生这一职业的神圣,在一年200多台的手术中,他在刀尖上演绎着与死神的拉锯战。

  他,就是医术高超、甘于奉献、待人热诚的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主任姬馨彤。

  医术精湛 妙手回春显绝技

  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处于生命边缘的患者,可以说稍有不慎,患者性命不保。因此,对于姬馨彤来说,每一台手术都需要他冷静的分析、精准的判断、迅速的实施,既要做到准确地处理病灶,又要尽可能完好地保留大脑功能。所以,姬馨彤常常告诫科室医生,神经外科二区的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定要精准地把握其中的“度”。

  这个“度”说起来容易,要想把握好可并非易事。今年51岁的尚女士被检查出患有左侧桥小脑角区肿瘤,由于瘤体巨大(和鸡蛋一样大),位置靠近脑干,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市内多家医院就诊后,医生均建议其去北京的肿瘤专科医院进行手术。后来,这位患者通过朋友介绍,慕名来到市人民医院找到姬馨彤就诊。姬馨彤经过认真检查,并与相关医生反复进行会诊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为尚女士成功实施了脑部肿瘤切除术。而类似这样难度的手术,姬馨彤每年都要做上好几台。

  据统计,近年来,在姬馨彤的带领下,神经外科二区率先在我市开展了蝶骨嵴脑膜瘤、巨大听神经瘤、颅咽管瘤、脑室肿瘤、桥小脑角区肿瘤、脑干肿瘤、高颈髓多发肿瘤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规范了各类颅脑损伤的抢救和手术治疗,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这一神经外科领域具有挑战性的手术。

  细致严谨 细微处见真功夫

  在市人民医院,姬馨彤的细致严谨是出了名的。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来到科室,亲自巡视一遍病房,了解每位患者的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并针对病情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几十年如一日,即使是在儿子结婚的当天,他也不忘到科室巡视病房。姬馨彤常说:“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容不得有任何疏忽,我是一名医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放弃治疗每位患者的机会,要做到随叫随到,否则自己的良心过不去。”

  去年冬天的一个凌晨,一阵紧急的电话铃声将他从梦中惊醒。原来是县里的一家医院接诊了一位车祸脑外伤患者,但是因为能力有限,患者已经出现了脑组织肿胀,但该院的医生就是找不到出血点。时间就是生命,姬馨彤放下电话急忙赶了过去。最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检查,姬馨彤确定患者是脑骨折造成的脑静脉窦出血,出血点十分隐蔽。出血点找到了,患者也得救了。

  多年来,正是因为姬馨彤这种精神的感召,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的医生自觉形成了主动在第一时间接诊病人、第一时间治疗病人、第一时间抢救病人的严谨作风。

  情牵患者 胸怀坦荡心无私

  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收治的患者往往起病急、病情重,且愈后差、花费高。所以,姬馨彤经常对科室的医护人员说:“一定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早点看好病。”

  前些年,武陟县一位家境贫困的10岁男孩因患颅内恶性肿瘤,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就诊。但是,面对昂贵的手术费,患儿的父母可谓是一筹莫展。得知这一情况后,姬馨彤不但积极为患者安排手术,还带头在科室为患者开展募捐活动。这些年来,姬馨彤用自己的爱心,把每一位病人当亲人。而面对患者家属递上的红包,他总是婉言谢绝,并诚恳地说:“你们放心,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会尽最大努力的,你们把生命都交给我了,就应该相信我,而不是再给我增加思想负担。”也正是这一种情怀,许多出院的病人都会不自觉地把姬馨彤当作亲人,甚至再来科室找他看病时都说是“姬主任家的亲戚”。

  如今,姬馨彤依然每天不知疲倦地奔走在病房之间,依然精神抖擞地奋战在无影灯下,用自己的大爱精诚,书写着医者仁心的美丽篇章。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