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6日电(特派记者董柏生)6日,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合作建设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达成共识。
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战略合作,是我市对外合作和科技强市的又一战略举措。此前的10月31日,我市隆重表彰首批创新百强企业,现场发放5670万元创新券予以奖励。这种用创新券形式撬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举措,在我省尚属首例。
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来,我市在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现了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成功转变。现在,我市又吹响了经济全面转型的号角,正以“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为主题,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
今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乘着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东风,全力推进郑焦城市轻轨、城市水系建设、生态环境和郑焦城市快速通道等“十大建设”专项行动,到2015年将成为河南省唯一“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宜居宜业城市和生态城市,为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聚集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我市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制定出台科技进步贡献率综合评价体系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评选出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并进行表彰;在原有2600万元的基础上,再从压缩的“三公”经费中拿出1000万元用于增加科技投入,明年计划安排不低于6000万元财政资金对高科技企业技改、扩建等科技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出台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用创新券代替现金奖励,确保资金用于技术改造、产能扩大和科技研发工作;出台科技贷款贴息实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支持科技企业做优做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创新,不但要挖掘自身的科技创新潜力,还需要积极扩大对外合作,引进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成果,坚持原始创新和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高焦作的自主创新水平。”市委书记孙立坤坦言。
7月份以来,我市抓住中关村探索跨区域协作发展、提升对全国辐射带动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与中关村开展对接,最终促成了与中关村的战略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建设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促进双方产业转移和承接。
据悉,我市此次与中关村成功对接并签约4个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10亿元的经济效益。我市将借鉴中关村先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吸引中关村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来焦作投资兴业,推进中关村科技成果在焦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