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周 鉴
11月13日,记者在武陟县北郭乡原岗村采访时,该村整齐宽阔的水泥马路、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和4000多亩现代农业种植园,让记者感到了该村这些年的变化之大、发展之快。聊起原岗村的变化,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说:“俺村有今天的模样,全靠村里有个好当家人。”
乡亲们说的好当家人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原长兴。2011年村里换届选举时,乡亲们把正在外面做生意的原长兴拉回了老家。原来,原长兴在外面做生意时,就自己掏钱帮村里修了6条路,并帮助村里解决了照明、吃水等不少实际问题。这样的人当领导乡亲们信得过。就这样,原长兴成了该村新一届的当家人。
上任伊始,原长兴就盘算着如何带领群众走发展的新路。他率先给村里打了深水井,让全村人都吃上放心水;敷设节水灌溉管道,使700多亩果园实现了滴灌;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新村两委办公场所,图书阅览室、远教播放室、党员活动室等应有尽有;协助农村电网改造,确保村民用电无忧……
路修好了,村两委有办公地方了,电网改造了,还缺啥?原长兴心里跟明镜似的——村里的老少爷们盼致富呢。可是,村委会的账本上却是一片空白。站在村头的田埂上,原长兴望着平整的土地沉默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何况原岗村的底子并不薄。只是咋样才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呢?
“有钱咱就大干,没钱咱就使劲干,你可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老朋友原怀谱的一席话激发了他的干劲。凭借多年做生意培养起的商业敏感,原长兴瞄上了果树种植的商机。为此,他先后去商丘、山东考察学习,调研市场,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实地验土,引进优良品种。
靠着这股子干劲,原长兴带领村民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壮大了绿源果品合作社,并辐射带动周围十几个村庄,流转了4170亩耕地。此后,他成立了泰鑫农业公司,以新技术、新品种为基础,发展出500亩桃树、1000亩梨树、800亩特色中药材种植等现代农业基地。
如今,原岗村已经成为国家梨产业体系技术示范基地,所产的富硒梨也被认证为国家绿色产品。全村560口人,人均收入达到了一万八千元。“这两年日子过得可美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俺又进合作社上班,租金加工资,每月能挣三千元呢!”该村村民原家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