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欢庆恒大夺冠之后,“为什么是恒大”的追问在持续发酵,并已超越了足球本身的范畴,向俱乐部建设、市场运营、品牌打造、社会管理等方面辐射。可以预见,随着广州恒大的成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样的追问仍会随着公众对“恒大模式”的思考保持一定的舆论温度。
当然,舆论总是有两面性的,而一部分人对广州恒大的不屑与非议主要集中于其“金元帝国”的成长背景。在他们眼中,广州恒大无异于一只被打了激素的小鸡,打破了正常的生长周期而迅速上市。这其中,既包括囊中羞涩,或带着“酸葡萄心理”的韩国人和西亚人,也有部分对中国足球早已绝望的国人。当然,“烧钱何时休?”也是很多业内人士对“恒大模式”的困惑。
不可否认,从中甲联赛到亚冠冠军,恒大集团数十亿元巨额资金的注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没有一掷千金的万丈豪情,就没有众多国脚的纷纷来投,没有实力派外援的鼎力相助,没有“银狐”里皮的屈尊“下嫁”,更没有俱乐部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和足球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化之路。这正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作为当今中国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足球俱乐部,广州恒大绝不能用“土财主”一词简单概括。王健林、宋卫平、徐明、尹明善、王宝军、胡葆森等都位列胡润百富榜的前列,而山东鲁能、北京国安更有央企雄厚的实力背景作后盾。可以说,中国职业联赛从来就不缺银子。正如金志扬所说:“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缺钱,是钱没用对地方。真正缺钱的是基层和青少年足球。”金志扬的观点固然正确,却忽视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培养人才的理念与体制。而这一点,正是广州恒大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在杭州绿城队前任日籍主教练冈田武史的印象中,广州恒大是中超联赛中“唯一具备职业意识”的球队。冈田武史以救世主的姿态而来,以失意者的无奈而去。他的无奈在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球队老板的家长式管理作风和随意干涉“更衣室”秩序的管理方式,只能让外籍教练带着镣铐跳舞。埃里克森、桑特拉奇、特鲁西埃、卡马乔等世界名帅的表演无一不以折戟沉沙而萧萧落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里皮在恒大的角色不仅是主教练,更像是“球队经理”,掌握着选择球员、决定奖金等一系列事务,“老板不踏足更衣室”的原则,让他感觉到了充分的信任和自由。他可以完全按照职业足球的客观规律去组建和指挥球队。足球规律、市场规律、职业体育恰恰是中国足球发展中最为欠缺的灵魂。
很难想象,接手球队前对足球理解几乎为零的许家印却成为了我国职业足球的圭臬之人。外行如何领导内行?作为恒大地产的董事长,他把俱乐部运营当作企业去管理;作为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俱乐部建设当作课题去研究。而恒大集团的品牌价值和销售收入也随着俱乐部建设水涨船高。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论证许家印的成功,但遵循足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客观事实。
恒大的雄起,向我们阐释了敬畏足球的理想者,是如何“实事求是”地完成自我救赎的。事实证明,外行人与内行人之分,不在足球圈子内外,而由能否顺应事物发展规律而定。足球如此,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社会执政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