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近日,市民张先生致电本报,称母亲去世后,其生前在我市一家银行的10多万元存款不能取出。由于家人都不知道存折密码,近段时间,他带着存折和死亡证明等证件跑了数次银行,均被告知要先办理继承权公证。
张先生说:“我父亲早逝,前一段时间,母亲也去世了,我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母亲在市内一家银行的存折,我和兄弟姐妹们商量了一下,打算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随后,我拿着母亲的身份证、死亡证明、单位开具的证明去银行取钱,银行说不是本人、没有密码不能取钱,如果取这笔存款必须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于是,张先生拨打本报热线,表示对银行的做法有点不理解。
针对张先生的问题,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存款人去世后,如果不知道存折或银行卡密码,继承人取钱时必须进行存款继承权公证。
市银监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储蓄存款的所有权发生争议,涉及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应慎重处理。存款人死亡后,合法继承人为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有权提取该项存款,应向储蓄机构所在地的公证处(未设公证处的地方向县、市人民法院)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储蓄机构凭此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如果该项存款的继承权发生争执时,由人民法院判处。储蓄机构凭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办理过户或支付手续。
“老人去世后,留下的存款就产生了继承,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张先生的这种情况属于法定继承。”河南华凌律师事务所律师郁翔说,张先生首先要办理亲属关系公证,再带着老人的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户口簿等材料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公证费用按存款价值额的2%收取。
“如果老人没有立下遗嘱,就必须通过法定继承人来继承,银行要求先办理公证,这是为了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郁翔建议,老人不要乱放存单、存折等银行凭证,或将它们藏得太隐秘,最好将银行密码告诉配偶或子女。老人过世后,家属先不要急于注销老人身份证,以备相关手续办理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