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本报通讯员 郎 昆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博爱管理部成立于2005年7月,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党员1名、团员1名,平均年龄31岁,是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市区管理部当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这支年轻队伍干起工作来有一股韧劲儿,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通过持续努力,用心工作,博爱管理部先后获得2012年至2013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2012年度省住建系统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称号。
“成绩的取得,是转变工作作风、用心搞好服务的结果。”博爱管理部主任杨杰说。
服务无大小,服务无远近。在服务方面,博爱管理部积极响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号召,加快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把坐等服务转变为上门服务,坚持为办事群众提供“温馨七服务”,即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微笑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只要客户有要求,该部工作人员一定尽力解决,真正替办事群众着想,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有的退休职工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到管理部办理支取手续,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为其办理提取业务。一个微笑、一句“您好”、一个电话告知、一次上门服务,都能反映出他们的真诚服务。
博爱管理部职工和二伟,孩子在哺乳期时,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做通婆婆与爱人的工作,举家在单位附近租房居住,缩短单位与家的往返时间。在整理历史遗留档案期间,她一心忙于工作,孩子发高烧也顾不上。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她下班后把档案带回家中整理。在去年开展的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她受到团县委的表彰,荣获2012年度博爱县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自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管理单位”以来,博爱管理部以创建活动和“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活动为契机,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实际,先后出台了考勤、请(休)假管理制度、晨会管理制度、工作移交制度、客户回访制度、现场调查制度、对外联络制度等20余项内部制度,并使之常态化,有效提高了员工队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了做好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支持职工购房,博爱管理部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对社会的公开承诺,近两年来,始终把归集扩面作为部门重点工作来抓,依据《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次向博爱县政府、县卫生局的领导汇报、协调,获得支持,还先后60多次上门到一些单位宣传、讲解。今年6月初,博爱县许良镇卫生院完成开户,至此,博爱县卫生系统(博爱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及10家乡镇卫生院)1525人已全部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随着博爱县住房公积金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杨杰和全体员工深知肩上的责任和担子越来越重。如何管理好资金、如何能更好地服务缴存职工,是他们当前工作的重点。为此,博爱管理部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加大力度,对每一笔贷款发放都认真审查、核对,并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风险防控体系基础上,出台了《贷前调查制度》,主要是针对申请人提供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并现场调查取证,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公开、透明,博爱管理部聘请了以行政机关、合作单位、缴存单位为主的5名同志为监督员,对日常工作、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监督,每月以《公积金动态》文字形式,向博爱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及县财政局报送,汇报当月公积金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自2011年开始,每年为全县缴存职工邮寄公积金对账单,让每名缴存职工都清楚自己账户的实际情况,真正实现业务公开、管理透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目前,博爱县1.18万名职工参加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累计归集额近1.25亿元,累计提取使用职工账户公积金2500余万元,累计发放住房贷款1.25亿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9.8万余平方米,受到了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