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影报道
他们是一群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在68米高空施工作业。
他们分明就是“艺术家”,在蓝天“挥毫泼墨”,用辛勤的汗水绘就一幅幅精湛的艺术作品。
他们是我市“十大建设”能源建设项目华润电力焦作龙源电厂2×66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施工现场的建设者。
该工程今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总高度150米的1号凉水塔已建到75米,总高度210米的烟囱已建到170米。
一个个施工节点捷报频传,工程进度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该项目投资之大,建设速度之快,投入人员之多,设备之先进,场景之壮观,让人称奇和叹为观止。两个月前,本报“十大建设”专题报道组的记者就被这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打动,曾以《50亿投资能源建设逆市布局,龙源电厂雄踞城西蓄势展翼》为题在头版头条予以重点报道,并配发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施工场景新闻图片。
再次来到施工现场,在征得施工方同意后,记者终于登上了68米高的1号锅炉钢架顶部,用镜头记录这难以忘怀的历史场面,记录在这里忘我工作的建设者。
工人们正在对锅炉受热面进行焊接安装。放眼望去,远山、楼群似乎渺小了许多;低头向下看,锅炉钢架下的铲车完全像个玩具汽车,400吨履带吊、100吨锅炉钢架专用吊车近在咫尺。
难得的采访对象,难得的拍摄题材。记者左手紧紧抓住护栏钢管,右手紧握相机,同时,还要不停地更换镜头,寻觅目标,以抓取最精彩的决定性瞬间。
只见建设者们戴着头盔、绑着安全绳、呼吸着冷飕飕的空气,为了项目,他们不断挑战着自我和生理极限。
几十位建设者各司其职,或蹲或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小心翼翼地焊接着每一处接点。焊花从高空飘落,瞬间变得无影无踪。
记者从建设者们高大的身影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了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瞬间完美定格。
太阳已不见踪影,抬头仰望高空,建设者显得十分渺小,但他们的身影在闪烁跳跃的焊接光的照耀下却显得格外高大。
华润电力焦作龙源电厂项目,是根据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建设的2台660兆瓦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双背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后将为我市西部城区提供生产生活供热保障。该项目总投资50.3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20.18亿元,完成主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2014年完成投资19.62亿元,整套机组具备启动条件,1号机组完成试运行;2015年2号机组完成试运行,1号、2号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