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中国·世界 |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十九号
孟州市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显成效
扎实开展“作风改进年”活动
省考察组莅焦检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用“三心”服务群众
弃商返乡“唱农歌”
河阳街道:“活水”加速经济转型
微博监督使党务政务更透明
开展“旁听村民代表会”活动
海地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弃商返乡“唱农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今年红薯大丰收,俺每公斤只卖1元,每天挖出来的红薯在地头就能卖完,收益也相当可观。”11月19日,记者来到武陟县谢旗营镇的红乐家庭农场,农场主张三红正带领工人为前来采购红薯的客商装车。由于他的红薯品质好,价格合理,所以每天都有许多客户慕名上门采购。

  其实,张三红并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去年,原本在外地做生意的他发现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土地流转、种地补贴等政策越来越好,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让张三红看到了发展农业种植的美好前景。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在外地经营多年的生意,选择回到老家承包了100亩土地试种红薯。为此,他专门跑到山东、江苏等地学习种植技术,并引进了优良的红薯品种,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去年,国家出台了家庭农场政策,俺就决定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张三红说,他今年年初又流转了600多亩土地,成立了红乐家庭农场,准备大干一场。

  在商海闯荡多年的张三红很有经济头脑,他没有把眼光仅放在小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上,他还要流转更多的土地,种更多品种的农作物,并走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今年,他已经开始尝试土豆和红薯轮种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俺今年春节过后种的是土豆,土豆生长期短,麦收前就能收获,收过麦子还能再种红薯。”张三红说。

  张三红除了种植专供食用的红薯优良品种“商薯19”外,还种植了两种淀粉含量相当高的“徐薯17”和“徐薯22”,再加上土地轮种的其他农作物,他一年下来每亩地就有将近一万元的收入。但是,他对此并没有满足,心里还盘算着更长远的计划。

  “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还准备把淀粉含量较高的红薯打成粉,深加工成红薯粉条卖个好价钱。加工1公斤粉条需要5公斤红薯,原本价值5元的红薯经过加工后,利润至少能提高一倍多。明年,我想再建一个加工厂,试着把自己种的大部分品种的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后再销售,努力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弃商返乡的张三红唱响了一曲嘹亮的“农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