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有一则《轿夫的故事》,讲的是一个轿夫抬轿,脚穿一双新鞋,一开始走路时小心翼翼,唯恐踩脏新鞋。一次,一不小心脏了鞋子后,便无所顾忌地向泥里水里尽管踩去。这个故事警示领导干部要谨防第一次,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作为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大型民营企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干部,始终把这个故事铭记在心,经常告诫自己要谨遵规章制度,严于律己。为做到公平公正,保持管理的透明化、规范化、制度化,该公司把推行厂务公开、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作为大事要事来抓,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作为提升职工知情权、扩大参与权、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平台,促进了公司和谐稳定和改革发展。
“三个有利于”+“三个组”,奠定坚实基础
有人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只是一个摆设或走一个过场,许多企业负责人根本没有把职工主人翁放在眼里。
这些偏见和认识,在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站不住脚的。“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如果企业领导的决策职工不知情,职工的心声领导不了解,企业还谈什么稳定?企业怎么能健康发展?”该公司工会主席赵双成感慨地说。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从宏观来讲,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基本要求;从企业领导干部自身来说,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的有效保证,是推进依法治企、诚信经营的重要举措;从企业来说,更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该公司领导班子通过学习提高,形成了“三个有利于”共识,即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全面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本着这个原则,多年来,该公司把推行厂务公开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结合起来,深化对厂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了“三个组”:一是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公开方案的审定、重大问题的协调及考评工作;二是以党委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厂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公开事项的内容是否真实、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法;三是以副总经理郝建堂为组长的厂务公开工作小组,主要任务是在职代会和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厂务公开的意见收集反馈、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
在“三个有利于”和“三个组”形成之后,该公司又在抓落实上颇费了一番功夫,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对不公开、不及时公开、公开不到位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领导重视、党政配合、组织健全、人员到位,为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工作基础。
公开讲实效,管理讲透明,内容讲细节,成效讲满意
走进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论是在大院显著位置,还是在职工容易聚集的场所,都设有厂务公开栏,内容包括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职务升迁等,细化具体,一目了然。
在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过程中,为防止流于形式,该公司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对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公开范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强化职代会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发挥职工代表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参与把关的作用,即生产经营重大问题让职工参与把好决策关;改革改制的机制调整,让职工参与把好政策关;工资福利分配让职工参与把好公平关;非生产性开支让职工参与把好资金使用关;产品制造让职工参与把好成本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让职工参与把好监督关;原料购进、工程招投标让职工参与把好人情关;提拔任命干部让职工参与评议把好素质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结合企业具体工作和公开实际,采取“公开栏内容定期公开,内部管理制度定点公开,生产经营活动按时公开,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提前公开,管理费用全面公开,原材料招标采购质价公开,年终评优评先标准公开,重大决策适时公开,内部考核(奖、罚)及时公开,职工点题随时公开”的方法,除涉及商业机密外,基本上把企业的内部管理、生产经营、财务费用、工资分配等内容全部公开,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延伸车间、辐射班组”的立体式公开网络,加大了对公司决策层、科室车间管理层、生产班组执行层的监督力度,增加了管理透明度。
为切实了解职工的心理动态和企业的管理缺陷,该公司尝试了以职代会形式拓展公开面,拓宽公开渠道,让职工和企业主要领导面对面直接对话,不但使职工了解企业的重大决策、发展思路和面临的市场压力,也使公司领导了解到了职工的真实想法。在具体操作中,由职工代表在职代会现场提出问题,提名请公司领导现场拍板、现场解决。特别是在公开对话的基础上,该公司敢于突破禁区,实行干部公开考试、竞聘,择优上岗,使每一个职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广大职工深深感受到了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全面推行,赢得了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现在,该公司各分厂都已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公开栏,把生产成本、原料消耗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固定渠道公开出来,接受监督。职工们说,厂务公开栏是明白栏,是知厂情、议厂事、监厂行的好方式。
推到“一堵墙”,架起“一座桥”,职工创造热情迸发涌流
张大庆是该公司的一名电工,在从事电器维护的十几年里,曾多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曾经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启动电器回路,顺利启动了反应炉;曾主动请缨,排查安全隐患,为公司避免了电器事故。
该公司生产部职工周小平和技术部职工刘海霞等相互配合,将所有处理氟化钠流程连起来,经过多次修改,形成的《一种无机氟化物生产过程副产硅氟化钠的处理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公司技术人员吴海峰提出的《关于制造业服务化逐步转型的建议》,为公司赢得了很大利益。
心气顺、热情高,干事创业氛围浓。该公司全面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之后,干部与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全体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坚如磐石的巨大力量,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07年,该公司专门制定出台了《合理化建议试行办法》,并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发挥集体智慧,鼓励广大职工为公司献计献策,几年来共收到一线职工提出的关于降低成本、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近千条,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750余万元。特别是今年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该公司工会组织开展了《企业梦 劳动美》系列活动,收到职工的合理化建议453条,节约成本50多万元。
该公司先后获得“河南省工会工作十面红旗单位”“河南省厂务公开典型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