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焦作新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开放创新占高端
文苑街道提高行政效能
图片新闻
文昌街道推行“联村工作法”
宁郭镇农业转型助增收
新区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
紧扣市场创新多
“转”在新区 魅力无穷
阳庙镇打造服务型政府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在新区 魅力无穷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郭树勋

  本报通讯员 刘 昆

  (一)“焦作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桂冠,赋予新区耀眼的辉煌。

  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市第一:今年前9个月,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9亿元,同比增长29.9%,增速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31.9%,增速居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亿元,同比增长47.6%,增速居全市第一。

  全省集聚区考评增幅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6.4亿元,同比增长53.2%,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十,去年末在全省排名比前进15位;完成投资61.8亿元,同比增长57.3%,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十四位;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6829人,同比增长125.2%,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九,在全省排名比去年末前进120位。

  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今年以河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工信部评审;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项目刚刚签约,落户新区;全市十大建设之10亿元以上项目新区最多、建设速度最快。

  乘着转型升级的东风,新区正全力加速:继去年10亿元以上项目瑞庆发动机投产后,今年10亿元以上项目大江重工将于11月底正式投产。瑞庆、大江重工的加入,与厦工、中轴、迈克、科瑞森等一大批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新区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卓立烫印、光源新能源、华晶金刚石、新兴生物制药……特色产业和新能源项目茁壮成长,势头正猛;焦作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关村焦作科技园和厦门大学科技园……现代服务业步伐加快,亮点纷呈;蒙牛带动下的畜牧饲养成为河南省的龙头……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前景光明。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原经济区建设大潮涌动,新区在转型中涅槃重生。

  ——发展基础转中夯实。市“十大建设”首要工程——城市水系建设新区承担的任务最重、牺牲最多,新区全体干部进家入户,务实为民,确保了工程全线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文深五次到新区现场办公,谋划确定了支持新区科技创新、启动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一系列关乎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新区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科技强区方案获得市政府肯定,创新载体建设顺利实施,与中关村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新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15个村的委托管理顺利交接,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投资拉动转中升级。今年前三季度,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55%;82个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9%,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大江重工、光源电力、华晶金刚石、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等列入市“十大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到年底,大江重工、华晶金刚石可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可实现项目入驻,光源电力可具备投产条件。在重大项目的引领下,新区在建项目总数达122个。

  ——经济发展转中增强。截至目前,新引进项目29个,总投资约175亿元。已签约的重大项目有:投资19亿元的触摸屏柔性导电膜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2亿元的山西天宝桓祥六面顶液压机及精密刀具加工项目、投资12亿元的怀庆府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投资7亿元的高端医药物流母港项目和投资7亿元的电容式电子触摸屏项目。正在对接洽谈的重大项目有:投资60亿元的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投资20亿元的宝信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有:与韩国现代IBT公司合作建设电脑零部件生产项目和与韩国同和药品合作建设药品生产基地项目等。

  ——工业经济转中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长3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群体壮大,预计今年年底可达87家。工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7.3%和31.9%;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9.2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40%。

  ——科技强区转中深化。编制《科技强区三年行动方案》,并上升到市政府层面。以方案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5家企业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居全市第一。组织开展企业创新能力评价,12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组织申报创新券项目16个,扶持企业大胆创新,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建设创新载体,“一心两城三园”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计划稳步实施。

  ——承载能力转中更强。总规编制顺利完成,报批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成效明显,4条道路的配套绿化工程和南海路景观河道完工,永兴路、云阳路建成通车,七贤路、南洋路、神州路、生态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两违”整治措施到位、推进有力,截至目前,共清理违法用地382.6亩、拆除违法建筑15.8万平方米。新型社区规划方案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定,计划整合13个新型社区;积极与中新房、河南建业等企业对接洽谈。

  ——民生质量转运持续。加大财政资金的民生投入力度,各项民生支出达2.8亿元,占到财政收入的60%。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事业项目进展顺利,公共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计生等各方面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信访稳定局势平稳,总体向好。

  ——发展环境转为高效。扎实开展“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百姓问政、政风行风测评、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等工作,并针对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水系建设、“两违”整治等中心工作实施效能监察,有效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新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三)转型方能突出重围,打破瓶颈。

  唯有如此,才能厘清并有效解决体制性、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区才能当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才能实现富民强区的总体目标,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四)转型,要明确方向。

  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突出自主创新、承接转移、集约集聚和战略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精品名牌”“集群品牌”,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转型,要突出重点。

  ——突出项目建设,转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抓好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紧盯大江重工、美晶金刚石、光源电力、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等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抓好16个区定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河南理工大科技园、威佳汽车城等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和焦作科技总部新城、三维城市综合体等在建重大项目;抓紧运作实施市长现场办公会确定的项目,确保喷浆机器人、天宝桓祥六面顶液压机和电子商务园区、新材料科技园区等项目尽快落地;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结合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科技创新平台等各类发展载体,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进入省、市重点项目的盘子。

  ——突出水系建设,转向生态、优美新城区。城市水系建设是“十大建设”的头号工程,是当前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新区的环境工程、形象工程和招商工作的载体工程。目前要扎实做好迁坟、伐树、工程协调等工作。

  ——突出招商引资,转向以亩产论英雄的招商体制。跟踪服务已签项目,加紧对接意向项目。抓好山西天宝桓祥、电容式电子触摸屏等项目。在谈的华晶超硬材料产业园、宝信新材料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对接。结合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产业链的弱项和缺项,有的放矢、按图索骥。

  ——突出工业升级,转向科技创新内涵式增长为主和外延式良性投资增长为辅。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除在建工业项目外,要储备梳理一批新的工业项目,年内再开工一批工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落实好已有工业企业各项扶持政策。重点支持32家重点工业企业,依据3年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做大做强。

  ——突出科技创新,转向高科技、高端人才、高端创新集聚平台建设。加快“一心两城三园”六大创新平台建设。创业中心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南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作用,以培育创新企业和创业人才为核心,孵化毕业一批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要提高进驻园区标准,多吸引培育一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在建的焦作科技总部新城、大中原精品产业新城、河南理工大科技园要加快推进。在谈的宝信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要尽快签约落地。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真正搭建起创新的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突出新型城镇,转向高层次规划先行,稳步推进,建人民满意新社区。加快推进总体规划报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新区的短板,但也是潜力所在,新区以商务中心区建设为契机,集聚商气财气人气。

  ——突出民生为本,转向民生财政上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编制完成市新型农业现代化科技园的整体规划,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扎实推进在建的宁郭卫生院、文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理工大附中续建工程等社会事业项目。实现新区范围内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切实发挥好民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作用。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