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崔 晶 王晓艳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三夏、三秋生产中的主力军,那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冬季是否都闲了下来呢?昨日,记者在马村区飞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的社员依然忙碌着,他们在冬日里燃起了争取利润最大化的一把“火”。
没有机收作业,社员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机合作社除了三夏、三秋的收割工作外,还要扩大经营范围,为社员们争取更多的利润。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对从内蒙古参加跨区作业回来的玉米收割机进行检修、保养、入库;二是安装一台容量15吨的粮食烘干机;三是对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进行冬季麦田管理。”该合作社理事长王克新向记者解释道。
记者问,检修、保养收割机是农机合作社的正常工作,安装粮食烘干机的作用是什么呢?王克新说,粮食收割机是近两年农机部门刚刚开始推广的新型农业机械,主要用于对阴雨天气收割的粮食进行烘干,便于粮食的储存和销售,是未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必备机械。
记者在该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社员们正在进行冬季麦田管理,根据上级农业部门专家的指导进行统一作业。他们有的喷洒化学除草药剂,有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大家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以前,俺们这些农机手都是到三夏、三秋才忙活一阵,平时都闲着,也没啥收益。现在,合作社流转了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经济效益比自己种地增加了不少,大家收益增加了,忙点也高兴。”该合作社社员说。
“如今,单一的收割模式已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的需要,要想增加效益,就得自己流转土地。同时,流转了土地,还要考虑粮食的储存和销售问题,俺的粮食烘干机就是为了将粮食烘干储存准备的,也可以为附近的种植户们提供相应服务。”王克新说,“为了做大做强合作社,带领更多乡亲致富,我不能只盯着眼前,必须着眼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