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考改革或将减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明年1月起实施
工程程序规定存在缺陷
监理环节违反规定
南京发布大气污染
红色预警
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开始卸货作业
教科书使用作品付酬有“办法”
安倍政权强推保密法案激怒民众
比特币不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
也门国防部遭汽车炸弹袭击
延伸阅读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男子被中巴撞倒卡在车底 20多条汉子抬车救人

  

  3日晚上7点左右,杭州车站南路艮山西路西口,一辆中巴车与骑自行车的路人相撞,被撞者受伤严重。为了帮助卡在车底的伤者得到及时救治,20多位素不相识的路人奋力抬起了车子。冬日夜晚,这合力救援的一幕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所有人。

江干交警大队东站枢纽中队的交警王晶正好当班。他说,事故发生后,骑车的中年男子连同自行车一起被压在了中巴车下,只有头部露在车外,并很快陷入昏迷。很快,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救援人员试图将伤者从车底拉出,却遭遇了困难。伤者的双腿被卡住了。

“当时天很暗,周边也没有足够的照明,看不清车底的情况,如果将伤者强行拉出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120的医生跟我商量,能不能想办法把车动一动。”王晶说,一个50多岁的大叔听到这话,就号召大家,“我们一起抬一下。”

王晶、协警、几位环卫工人和热心大叔准备一起用力,路边20多位围观群众见状也纷纷上前帮忙。20多人集中在中巴车前半部,大家奋力抬了3次,车子终于被抬起来了。医护人员迅速将伤者从车底解救出来。

伤者被送上救护车,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昨天下午,记者从医院了解到,伤者姓吴,52岁,老家在安徽,是一名装卸工人。由于送医抢救及时,伤者生命体征还算稳定,目前还在重症加护病房观察。

28岁的吴芝平是前晚帮忙抬车的路人之一。他老家在贵州,来杭州五六年。“伤者被压在车底很痛苦,我拿手机照明趴在车底看了看,车底下还有一个盒饭,盒饭里还有卤肉什么的饭菜,看着像买回家准备和家人吃饭。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也是在外打拼的人,知道生活有多不容易。”(周安荣 王丽) 来源:中国新闻网

89岁老公每天写情书给监护室内86岁老伴

  

我在监护室外面,你在监护室里面——

  89岁的老公每天一封

动人的情书给86岁的老伴

  一生相爱,保持着恋爱时的感觉,不是小说中才有的。昨天,记者在浙医一院城站分院重症监护室,看到了一段真爱:89岁的郭昭明爷爷,每天写一封情书给重症监护室里的老伴孙继英,再一字一句读给她听。每当爷爷读情书时,奶奶脸上都会“亮”起来。

  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太好,爷爷心脏不好、血压高,还有点帕金森;奶奶有老年痴呆、慢性支气管炎。两人一直住在浙医一院的干部病房。11月26日,奶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此后的每一天,爷爷都会到监护室探望奶奶。

  你是不是又相信爱情了?

  每天一起做操、说话、唱歌

  歌曲的拍子只有他们能合上

  昨天下午2点,是重症监护室开始探视的时间。爷爷拄着拐杖,在护工的搀扶下,从3号楼走向1号楼。颤巍巍地走进病房,换上鞋套,穿上隔离服,爷爷来到奶奶床头,俯下身看看奶奶的脸,奶奶很大声地回答:“好了!”昨天奶奶已经拔管。

  紧接着,开始了他们的固定节目。“我们来做操,来,头向上抬,1、2、3……”爷爷边喊口令边示范。奶奶跟着做。

  做完操,本该是读情书了,但昨天很多记者的到访,爷爷的节奏被打乱了,没有时间写情书。他跟奶奶说:“我们来唱歌好不好?”

  “新中国的一切,让我们当家作主人……”爷爷奶奶像两个刚咿呀学语的小孩,唱着只有他们俩才能合得上的拍子,整段歌词没人能听懂多少,但没人能质疑这就是爱。

  红底黑字7封情书

  出品人“你的昭明”

  在爷爷的病房,我看到了爷爷写给奶奶的7封情书(11月26日奶奶进监护室,当天爷爷没有写,此后每天一封),情书写在红纸上,红底黑字,格式端正统一。

  爷爷的手扶着拐杖都在颤抖,但是写在纸上的字确非常清晰,很难看出他的有着帕金森病。

  11月27日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小英,前途光明,信心百倍,努力加油,夺取胜利,快乐健康,共活百岁。

  永远爱你的郭昭明

  2013年11月27日

  爷爷说,11月26日,奶奶进了监护室,插上了管子,不能说话、不能动弹,那就用写信的方式跟奶奶交流。

  “我就是把每天发生的事、想到的事跟她讲讲,比如昨天,这个房间开了紫外线,搞了卫生,那就把这个写进去了。”抛开格式,内容有点像生活备忘录。

  爷爷上午写好情书,下午探视时间一到,就坐到奶奶床边,读情书给奶奶听。他还给奶奶按摩,轻轻呼唤她的名字,回忆老同学的名字,回忆一起去过的地方……

  现场一位MM感慨:不知道我老的时候,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傻老头儿,每天写这么动人的情书给我呢?

  浪漫爱情故事传遍病房

老两口会一起编儿歌唱儿歌

  回忆起两人的过往,爷爷貌似又回到了青春年华:

  1945年,爷爷考进同济大学外文系(当年还在四川);1947年,奶奶考入同济大学中文系。1948年,两人结为伉俪。

  解放后,夫妻辗转分居几年,1954年,一同进入了浙江医科大学工作。退休前,爷爷是中国高级医学教学杂志的编辑,奶奶做行政工作。

  2010年底、2011年初,两人相继住进了浙医一院同一个病房。

  在城站分院的几年时间里,两人的浪漫爱情故事传遍了病房。隔壁房间的韩奶奶说:“他们两个每天手牵着手走进走出,一起去花园锻炼,一起逛走廊,谁也离不开谁。两人会一起背诗歌,郭老说上一句,让孙老接下一句。”

  年轻的护士们对两老的感情羡慕不已。应月华说:”两人非常恩爱。每天一起唱儿歌,很多歌都是郭老自己编的,什么‘马达(指郭老自己)是个铁公鸡’,‘许多小鱼游啊游’。每天一起做操,一起对着镜子傻笑。应该说,郭老的智力很正常,但他为了老年痴呆的老伴,也会跟她一起做些‘犯傻’的事。我们发现,孙老很开心很满足。”来源:钱江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