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多氟多的创新沙龙
不耻之问
一元火车票的“民生怀旧”
别把财税改革当成“还债”妙方
给力转型聚财源
马村国土资源分局“三个依托”促“三保”
改进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
媒体观点
省教育学研究会在焦召开学术年会
焦作日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入合作社 抱团奔富路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韩 娟

  12月2日一大早,武陟县圪垱店乡王伊村种苗繁育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就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把一棵棵树苗装上卡车,准备发往山西、陕西等地。该合作社理事长穆小平说:“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向外地发3000多棵梨树苗,生意越做越大,社员越来越富,这都是乡亲们加入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的功劳,与个人单打独斗相比,还是集体力量大。”

  “成立合作社,还得从2009年说起。”穆小平说。2009年,跟果树苗打了17年交道的穆小平看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多年来掌握的市场信息,决定成立一个种苗繁育专业合作社。但是,习惯了单打独斗的种植户对他的想法产生了质疑:大家的树苗一起卖,销路咋样?价钱咋定?收入咋分?面对村民的疑问,穆小平决定先拉拢村里的育苗专业户入社,不仅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还聘请省农科院的专家进村技术指导,并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户的果树苗。

  在穆小平的悉心经营下,该合作社当年的收入就达100万元,使不少村民打消了从前的疑虑。此后,加入合作社抱团致富的理念在村里慢慢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看到效益的农户纷纷加入了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社员已从原来的33户发展到了80余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部分育苗大户的年收入甚至达到了20万元。同时,他们还形成了合作社出面谈价格、客商到村收购的销售体系,农户再也不用推着小车四处奔波卖树苗了,

  穆小平说:“光卖树苗赚不到大钱,必须培育新品种、树立新品牌。2011年,我们合作社成了国家苹果梨产业技术体系协作单位,省里的农科院、林业厅年年都跟我们签订单。有了这个‘金字招牌’,树苗的身价自然提高了,订单更是源源不断。”虽然合作社发展起来了,但穆小平却不满足现状,又与郑州市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出了新品种、新品系。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俺的树苗品质不仅越来越好,而且销路更广了、价格更高了,每年的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如今,俺家里盖了新楼,买了汽车,农闲时还坐着飞机去旅游,日子别提多滋润了。”社员穆石磙高兴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