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 静
12月5日,记者走进沁阳市王曲乡爱心调解工作室,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婆媳矛盾的爱心调解。两位当事人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先后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其中难免有委屈、愤怒、激动,两位爱心调解员在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后,从情、理、法三方面开导两位当事人。经过一番劝解,一件“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被化解了,两位当事人不再剑拔弩张,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是我市开展爱心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三八节期间,市妇联启动了以调解婚姻家庭纠纷、维护被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主的爱心调解工作。7月份,市妇联邀请全国模范调解员和市中级法院的法官为爱心调解员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了爱心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市、县、乡、村四级爱心调解组织790个,招募爱心调解员1808名,调处各类涉妇纠纷700余起。
今年66岁的王顺荣看到报上登的招爱心调解员的启事,立即报了名,通过选拔后,成为沁阳市沁园街道联盟社区爱心调解工作室的一名爱心调解员。她告诉记者,爱心调解员首先要做到通情、达理、懂法,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积极引导当事人走法律途径。“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为社会和谐稳定作了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高兴。”王顺荣告诉记者。
像王顺荣这样的基层爱心调解员还有很多,她们凭着一副热心肠,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邱召磊是沁阳市爱心调解工作室的一名爱心调解员,她告诉记者:“耐心、爱心和真诚是她的工作原则,只有耐心地倾听,才能捕捉到当事人的心理需求点,才能找到方法去调和矛盾。”邱召磊在沁阳市法院工作,工作之余,她先后考取了心理保健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街坊邻居有什么不痛快的,总喜欢跟我聊聊,作为一名爱心调解员,我必须履行自己的承诺。”说着,邱召磊向记者展示了挂在她脖子上的爱心调解员工作证,上面一行大字格外突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爱心调解工作在我市开展得有声有色,离不开每一位基层调解员的无私奉献。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更好地服务基层妇女群众,让每一个妇女都能传递平安建设的正能量,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社会稳定的和谐元素。”市妇联主席廉常萍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