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医改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强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医保、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力编制怀川百姓的健康保障网,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医改成果。
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基金监管更精细
今年,我市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参合农民达到257.1万人,参合率达98.1%,住院补偿封顶线达到15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新农合已累计补偿6.85亿元,补偿参合农民1138.2万人次,较高的参合率,让绝大多数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医疗保障。
今年,我市新农合重心工作进一步转向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基金安全、发挥基金效益、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惠民便民上来,实现了省、市、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新农合农村重大疾病保障由15种扩大到35种,有效减轻了农村大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管理也更加精细,全面推行总额预付,新农合在县级公立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推行了按病种付费。武陟县创新管理模式,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次均费用级差管理和按病种付费本院化管理,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控费,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发挥新农合对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调控作用,保证了新农合基金相对安全。
公共卫生服务:让普通居民拥有“家庭医生”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让居民享受到均等、便捷、优质、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今年,我市建立健全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人均补助标准城区由30元提高到34元,各县市由25元提高到30元。随着补偿标准的调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也相应升级。在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3项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在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频次和增加服务类别三个方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整,居民健档率达97.24%。
医生服务团队挂牌,居民自由选择;契约式服务,为居民管理健康……为让居民在社区享受到更为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今年我市还积极推进了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
通过执业模式改革,推行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通过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为引导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我市对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进行改革,鼓励探索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科执业医师转岗注册211人,转岗培训722人,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180个,共签约家庭4.3万户,签约常住居民18.6万人。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
去年,我市6县市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积极落实政府投入,建立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对县级公立医院部分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建立了全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了全员竞聘上岗,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
此外,我市还全面推行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改革,已惠及群众18.6万人次。
卫生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建设持续推进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新农合、基本药物管理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五大业务应用,全市18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了与省、市级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
“数字化医院”建设持续推进。市直8家医院完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的更新或改造,县级10家医院开始使用电子病历系统,部分医院还安装使用了检验系统(LIS系统)和影像系统(PACS系统)。此外,我市以沁阳市和温县为居民健康卡试点,两个试点县市已制作完成了8.35万人的居民健康卡,采集新农合信息69万人,采集城市居民健康信息86万人已进入公安比对阶段,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