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婧 本报通讯员 任永立
“俺的‘家庭医生’每隔三五天就要到家里,来给俺测量血压、血糖,交代吃上、喝上注意的事项。”12月8日下午,在武陟县木栾街道小岩村,68岁的村民安中儒显得特别有精神。
目前,在武陟县,和安中儒一样,全县有15.6万户61.86万名农民和乡村医生签订了服务协议,签约人数占农业人口的99.5%。
武陟农民缘何热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记者到该县进行了采访。
明确职责,确保利益最大化
在该县卫生局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上面明确规定:居民家庭户主自愿聘请村卫生室为本家庭的签约服务机构,成为村卫生室的服务对象。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免费为签约家庭的所有成员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定等10项内容;签约家庭成员主动配合乡村医生开展各项健康服务,认真执行乡村医生为其制定的防病治病相关措施。
今年9月份,该县印制政策解读《告知书》等宣传材料17万份,发放到全县15个乡镇(街道)352个行政村的每一个农民家中,《告知书》明确了乡村医生和签约家庭之间的各自职责,让老百姓心中有了“明白账”;卫生局及各乡镇卫生院积极组织人员走上街头、走进农户,面对面为群众解疑释惑,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和签约化服务的认知度。
为保证“家庭医生”签约化服务扎实开展,该县卫生系统聘请社会监督员100余人,向社会公开了投诉电话;村卫生室对签约居民未履行职责,或拒不提供服务或服务不满意的,或未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或药品加价销售的,群众可随时向县卫生局投诉。截至目前,该县未接到一起群众投诉。
提升水平,推动签约化服务
“服务协议是一年一签,和新农合筹资同步进行。”该县三阳乡卫生院院长亢玉忠说,“老百姓既然选择在你这里参合和签约,就是对你的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感到满意,财政划拨的各项服务补助费用是随着参合农民走。如果感到你的服务不到位,下年度参合时农民就可能选择其他卫生室。”
在该县,深层次、全方位开展为民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乡村医疗机构的亮丽风景线。木城卫生院通过开展“公卫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发放“片医家庭联系卡”到每一个楼层、每一家住户,建立了包括家庭所处位置、联系方式及成员健康状况的“索骥图”,不定期深入居民家中为群众免费体检。大封镇卫生院开展了“健康教育宣讲进乡村”活动,组织人员深入村街、农户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知识宣传和大型义诊活动,增强了群众的自我健康意识。詹店、西陶及谢旗营等乡镇卫生院将“出院病人回访”制度作为日常功课常抓不懈。各村、街卫生室也组织开展了“送医送药送健康到农户”活动,对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实施不良生活习惯干预等服务。一系列服务举措,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也调动了群众参合、签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郭恒洲是该县圪垱店乡汤王堤村村民,一家五口人虽然都在县城居住,但连续两年选择木栾街道小岩村第二卫生室医生原群生做他家的“家庭医生”。他说:“选择这里参合、签约俺放心,就是小孩什么时候该打防疫针了,医生也会提前电话通知的。”
“服务收入六挂钩”,调动乡村医生主动签约积极性
2012年7月,武陟县提出了乡村医生“服务收入六挂钩”管理机制,即服务收入与参合农民人数挂钩、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挂钩、与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挂钩、与服务质量挂钩、与门诊输液比例挂钩、与违规行为处罚挂钩。“‘收入六挂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参合农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更加调动了乡村医生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县乡村医生人均月工资由实施前的1100元提高到1690元,提高了53.64%。”该县卫生局局长常元升说。
“人家既然选择来卫生室参合,就是对咱们的信任,咱们就得想方设法为人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何况现在是和收入挂钩了,多干多得!”该县龙源街道龙源村卫生室医生孙志刚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来参合、签约,该村卫生室的3名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碌着,建立健康档案、入户体检、健康知识宣传、儿童接种告知、老年人及慢性病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治、孕产妇保健、护送转诊……孙志刚坦言,今年来卫生室参合、签约的群众有3800人,比去年多430人;年收入预计将近13万元,他说自己还想再多学习提升一下,争取更多的群众找他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