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这是一座在焦煤集团、河南能源,甚至在河南省科技创新史上,被浓墨重彩书写过的矿井。
国内特厚冲积层深井冻结经济快速施工综合技术在这里顺利诞生;河南省第一个6.5米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在这里成功投运;22项国家专利相继在这里研发转化。这就是坚持实施科技强企创新驱动战略的焦煤集团赵固二矿。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矿井深、地压大、水压高的新型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赵固二矿党政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全面进入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阶段。要想解决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创新的力量,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筑牢安全根基,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后劲,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为此,该矿充分借助广播、电视、内部刊物《二矿人》以及电子屏、宣传栏和各种会议,深入持久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创新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问题点就是改进点,改进点就是创新点”等理念,在全矿营造了重视科技、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这些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该矿认真贯彻落实焦煤集团“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带动”战略,坚持以全球视野审视科技创新的方向,坚持走“自主创新、攻关与推先并重”之路,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实际,强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不断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研究解决制约生产和效益的技术难题。
机制激发活力,活力驱动创新。对此,该矿引入内部市场运作模式,逐步健全完善科技市场运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以高端创新为引领,以生产实用技术创新为主体,以“五小”创新及合理化建议为补充的全员创新体系。
为保障科技市场高效运作,该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各分管副总、科室技术负责人、区队技术负责人为成员的技术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科技创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该矿制定了《赵固二矿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赵固二矿科技市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逐步完善了科技项目收购、科技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流程,健全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同时,该矿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先后与西安煤科分院、郑州设计研究院、焦煤集团科研所、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长期合作,围绕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围岩控制、水害防治等技术难题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并由科技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经费支出、通报项目进度、编制项目总结材料、报请项目鉴定验收。此外,该矿还率先在焦煤集团建立了“张金富创新工作室”“申麦成创新工作室”和“程辉创新工作室”三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了职工创新实践基地,并不断地将优秀大学生职工及现场经验丰富的一线老职工充实到创新队伍中,完善了群众性创新活动体系。
以内部科技市场为核心的创新驱动体系构建以来,该矿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59亿元,征集创新及合理化建议811项。其中,有561项被成功转化应用、9项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获评河南省工信厅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评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尤其是“特厚冲积层薄基岩节理化煤层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和“高突水危险大采高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防治水技术”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今后该矿乃至焦煤集团深部大采高带压开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经验和参数。同时,“申麦成创新工作室”获评中国煤炭工业第二批“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张金富创新工作室”被授予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学习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创新的源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涌流。
企业发展靠创新,实施创新靠人才。近年来,该矿大力倡导“创新驱动”的创新文化,积极践行“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建立健全了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并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有效调动了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了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该矿本着“能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能岗位创新就是优秀人才”的思路,探索推进管理、技术、技能“W”型职业发展三通道机制,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培养一大批“管理+技术+技能”“管理+技术”“技术+技能”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针对矿井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以及“80后”“90后”大学生职工多的实际,该矿探索实施了以“文化熏陶补脑子、柔情关怀搭台子、分类培养架梯子、轮岗锻炼、竞聘上岗给位子、戒浮去躁照镜子”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培养“六子”工作法,着力提高大学生职工实操技能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学生职工史鹏飞经过在基层四年多的摔打磨炼,成长为机电运输专业的行家里手,被聘为机电副总工程师。研究生职工张明建经过从科室到区队的轮岗锻炼,成长为综掘二队的队长兼支部书记,获得焦作市第十届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区队还创造了煤巷综掘单月单进818.8米的好成绩。截至目前,该矿已有40多名大学生走上了主管以上管理岗位,为矿井安全发展、科技创新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障。
职工申麦成围绕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活动,完成溜煤槽卡链器、电机防护罩、气动砸扣机等大小革新30多项,在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还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职工张金富通过自学,从技校生成长为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5项,被誉为“矿山发明家”,先后获得焦煤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辉县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煤炭系统“十大能工巧匠”等荣誉。
一大批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在该矿矿区涌现,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创新无止境,发展无穷期。我们将继续倡导‘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让创新的源泉在赵固二矿充分涌流,为矿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保驾护航。”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魏世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