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说赏识
跳出“鲁迅”看鲁迅
冬天的公园
善良就在弯下腰的一刹那
如此教育,当休!
回归大众消费才是生存王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出“鲁迅”看鲁迅
——评《私想鲁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龙敏飞

  一直以来,我们对鲁迅有个固定印象——思想者想象。无论是教科书的插画还是网上搜索到的鲁迅,几乎都是不苟言笑、相当严肃的,眼神中似乎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很少流露出美丽的笑容。再加上鲁迅的文字与思想,没有点知识储备的确看不透彻,鲁迅便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走上神坛。我们知道鲁迅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作家里排名第一:“鲁郭茅巴老曹”的通俗说法,就是对鲁迅价值的一种肯定。在神坛之上的鲁迅,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尽管我们很敬畏,但总有几分距离感。

  一直以来,研究鲁迅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关于或褒或贬鲁迅的新闻,更是数不胜数。即便在现代社会,我们很难去读鲁迅,但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消费鲁迅。出来个什么才子,也要冠之以“现代鲁迅”的称号,至于对鲁迅精神与文字解读的书,更是罄竹难书。尽管我们未必懂鲁迅,但我们知道鲁迅的文化价值摆在那,便进行着过度的消费,一切不为名只为利,因为鲁迅的金字招牌一出来,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而在画家刘春杰这本《私想鲁迅》中,却和时下的鲁迅热有所区别。一者,这是一本用木刻插画和散文向鲁迅致敬的书,一般的书很少用木刻插画来诠释鲁迅,而散文与木刻插画的动静结合,更为此书增添了几分色彩——文字信马由缰,是为动;木刻插画静如处子,是为静。二者,这本书让鲁迅变得有血有肉,作者左一句“小老头儿”,右一句“豫才”,说的都是鲁迅,但这样的称谓,显然增添了更多的亲切感,而且,也不容易让人联想起鲁迅的思想者形象,至于作者的木刻插画,更是画了鲁迅笑的图片,看似鲁迅形象“尽毁”,但其实是“其中有深意”。

  正如序言中陈丹青所言:“过去二十年,一个大致清晰而中肯的民国研究给出了鲁迅的全背景,在包括胡适和所有鲁迅论敌的大背景中,鲁迅终于不再是个符号,而有可能成为他自己,至少,逐渐归复他的复杂感。”鲁迅的一生波澜起伏,但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更多的是轻松,如写鲁迅的原配朱安和正式的妻子许广平,鲁迅没有和朱安离婚,却和许广平同居了,按着现在的法理常识,是重婚罪无疑,但在作者的笔下,沉重的故事有了新鲜的表达,而这种表达的方式,不过是作者在本书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对于本书中的数十篇短文,被鲁迅研究专家孙郁评为“散点透视,而精神暗合”。诚如斯言,尽管作者在写作手法上显得很灵活,如鲁迅是如何懂事当大哥的,周作人又是如何沦为汉奸的,许广平在鲁迅身后又是如何接济鲁迅母亲和原配朱安的,似乎作者就生活在旁边,穿越了时空在一旁审视着,真实得令人害怕。而这种真实,显然是基于对鲁迅的了解和领悟之上的。木刻是鲁迅生前比较推崇的一种艺术,那“以鲁迅生前推崇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鲁迅的思想与生平,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其实,每一个喜爱鲁迅的人眼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而对于鲁迅的各种叙说,也应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人都有很多面,那么鲁迅便不可能是单一的思想者形象。如今这《私想鲁迅》一书,其最大的价值,无疑是让我们跳出“鲁迅”看鲁迅,前一个“鲁迅”是指作为文化符号的鲁迅,而后一个鲁迅则是真实的鲁迅。只有允许对鲁迅有不同的评价了,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多元化,也只有这样,自由思考与独立精神,才不至于沦为钱学森之问,而会从梦想照进现实。

  (书名:《私想鲁迅》,作者:刘春杰,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9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