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在成功安装了我市经三路、怡光路风光互补路灯之后,多氟多光电分公司又承接了市新园西路新装200盏路灯的任务。12月24日,该工程全面完工。当夜幕降临时,这200盏“零能耗”的路灯,把我市的西大门照得亮堂堂的。据悉,此次安装的200盏路灯全部采用太阳能和风能供电,锂电池储电,LED灯头节能,并融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以此来增辉焦作。
“一定要打造成示范工程。”在承担此项任务之初,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就对设计、施工人员提出了如此要求。连日来,记者通过采访有关人员和深入施工现场,真切感受到所有参战人员也都是向着这一目标努力。
场景一:寒风中,他们紧张且认真施工
12月21日15时许,新园西路多氟多科技大厦门前,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人员在寒风里安装路灯。
“前期土建工程完成后,后期200盏的路灯要在10天内全部安装完毕,工程的强度可想而知。”在现场负责施工的杨新战说,“为了能够如期完成任务,我们早上班、晚下班,一刻也不敢放松。”
工期要求紧,不代表工程质量就可以降低。在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多氟多光电研究所副所长张小刚在指导路灯安装时,发现太阳能板的接线方式与设计方案有少许出入,他立即让工人进行更改。他说:“这样的连接方式复杂,除了浪费材料和不美观之外,连接点也多,更容易出现问题。”
场景二:夜色里,一盏盏路灯照亮焦作西大门
12月24日19时许,记者驱车行驶在新园西路上。一盏盏新安装的LED路灯透过雾霾,把前行的路照得雪亮。
“这次新园西路路灯的安装,完全贯彻了多氟多公司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的理念。”多氟多光电分公司总经理秦俊光说,路灯上太阳能板采用性能最好的单晶硅A片来制能;储能是多氟多自己生产的锂电池,其与铅酸电池相比品质更好、容量更大、寿命更长;节能体现在路灯的灯头上,采用了多氟多自主研发的LED模组式灯头,使用了二次配光技术,灯光的穿透性、明亮度更好。
“节能减排也是新园西路路灯的一大亮点。”张小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常规路灯都是400瓦的钠灯,新园西路新装的200盏路灯如果还用常规的钠灯,按每天亮10个小时来计算,一年就要用掉29.2万千瓦时的电能,折合成标准煤的话就要消耗掉118吨标准煤,要排放29.5吨粉尘、1.95吨二氧化硫和295吨二氧化碳。“现在这些问题都不用考虑了,因为新能源采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百分之百‘零能耗’,即使在完全无风和连阴天的日子里,这些路灯也能连续工作5天。”张小刚颇为自豪地说。
场景三:电脑前,物联网技术显威力
“站在多氟多科技大厦里,足不出户我们通过电脑就可以知道新园西路上200盏路灯每一盏的即时状况。”张小刚一边在电脑上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都得益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张小刚特别强调,新园西路200盏路灯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这在全国,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路灯管理的实例也不多。具体而言,就是借用物联网技术,把智慧芯片装在路灯电子镇流器中,为每一盏灯安装“心脏”,然后借由路灯管理控制软件,对任意一盏路灯实现智慧节能管理,实现用电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联网技术可以对任意一盏路灯调光,控制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路段的车流量变化以及雨、雪、雾等各种天气状况,对照明进行调整。维修起来成本极低,通过物联网系统会十分精确地知道哪盏灯的哪个部件坏了,维修便利,且不会出现成片路灯不亮的现象。借由物联网智慧控制系统,最高可节省50%的路灯维护成本和70%的能源消耗。
“新园西路新装的路灯使用物联网技术,这是多氟多光电分公司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牛刀小试,希望将来多氟多公司能通过此项技术,为焦作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秦俊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