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您好,欢迎乘车。哪位同志能为这位老人让座?”一个年轻人立即站了起来,扶着刚上车的老人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2013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在被称为“学雷锋车队”的11路公交车上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11路公交线路是市公交总公司的精品示范线路,为打造这条“雷锋线路”,该车队要求司乘人员从小事做起,使乘客享受不一样的温情服务。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记者在11路公交车上看到,学雷锋的宣传标语张贴在车厢内。驾驶员座位后还挂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便民包,里面不仅有晕车药、创可贴,还有针线、纸笔、塑料带等。“这样的主题车厢挺有意思。”乘客王女士一边阅读宣传标语,一边啧啧称赞,“这样用心布置的车厢里,自然就弥漫着一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和谐气氛”。
20辆车就是20个流动的“雷锋岗”。2013年9月底,在河南理工大学读书的牛高飞拎着背包坐车回家,由于东西太多,下车时将电脑忘在了车上。驾驶员毋秋梅发现后赶快将车停下,并大声叫住了已走远的牛高飞,将电脑还给了他。当牛高飞要表示感谢时,毋秋梅却说:“我们每天遇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11路公交线路负责人张明奇说:“让雷锋精神在车厢传承、让每位乘客享受到满意的服务是我们的服务宗旨,我们要像雷锋那样,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