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呈祥)近年来,农行温县支行在市分行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的原则,坚持发展与防范并重,营销与规范并举,全方位加强农户小额贷款管理,防范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力促全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该支行农户贷款余额7380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94.66万元,农户贷款不良率1.25%,在全市6家县域支行中排名第一位。
思想重视、防范在前是有效控制农户贷款风险的重要基础。由于农户贷款具有客户分散且点多面广、用途广泛且灾害难控、信息迟缓、采集不易等特点,该支行历史上曾将此做成高风险业务品种。在新的形势下,为确保农户贷款成为拓展农村市场的有生力量,并实现可持续发展,2008年业务发展初期,该支行即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户贷款风险防范,适时确定了“不包打天下,不盲目发展,不搞‘运动式’经营和‘大面积开花’”等总体思路,始终坚持积极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多次召开党委会、行长办公会和贷后管理例会,进行专门研究部署,及时解决贷款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不论是支行领导,还是中层干部和客户经理,都能将这一思路一以贯之,较好地实现了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结合和统一。
深入调查、从严把关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农户贷款风险的重要保障。思想重视是基础,从严把关是保障。为切实做好农户贷款工作,该支行从客户经理准入、客户准入、实地调查、贷款投放到责任移交,始终执行“五个严把”工作制度,有效实现了农户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一是严把客户经理准入关。为从源头防范农户贷款操作风险,该支行牢把客户经理道德关,切实防范道德风险;注重客户经理的知识技能培训工作,有效防范能力风险;采取前后台一道现场作业、主任带客户经理、老客户经理带新客户经理等形式,使客户经理熟悉农户贷款工作技巧和沟通方法,增强了把控风险的能力。二是严把客户准入关。即严格把握借款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稳定的收入及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是否从事合法的生产经营和具有真实的信用需求、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等。通过上述把关,确保借款人具备贷款资格,具有还款能力,确保贷款质量。三是严把调查关。该支行始终坚持双人实地调查和客户面谈等方式,重点关注借款人和担保人人品、生产经营情况和家庭状况,确保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有效性。四是严把投放关。为防范风险,该支行在贷款投放环节,始终坚持“三真实”原则,即借款人真实、借款用途真实、放款到账的惠农卡真实。近年来,该支行通过行长抽查和前后台把关,共停止投放贷款37笔,金额146万元,严格把好了贷款投放这道关口。五是严把责任交接关。凡客户经理岗位发生变动的,要求做好管户责任的移交和承接,界定划分好交接双方的管户责任,做到前后衔接、管户连续,严防出现贷款管理真空。
加强贷后管理、实行严格奖惩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农户贷款风险的重要措施。该支行本着“管理到位、监控到位”的原则,始终坚持做到“三落实、两机制、一到位”,扎实做好农户贷款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清收等工作。
“三落实”:一是落实回访制度。以实地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掌握贷户信息,发现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二是落实随机检查制度。成立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检查小组,负责每日随机监控检查,通过电话回访了解贷款真实性,发现异常情况直接到现场突击检查。对投诉和举报违规的贷款,及时进行现场检查,及时查清问题,分清责任,处理到位。三是落实贷后管理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三农业务分析例会,提示贷户目前的主要风险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贷后管理工作;随机安排对一定的业务区域、客户区域进行专题排查,一旦发现贷款风险,立即采取果断清收措施,实施强力清收。
“两机制”:一是建立预警机制。为防控风险,该支行由专人负责农户贷款在线监测,每月20日将下月到期的贷款按照管户经理进行分类,并印发到期贷款告知书一式两份,由行长、主管行长组织客户经理召开到期贷款催收专题会议,敲定每户还款时间并逐笔勾对销号。对按期偿还且还有用信意向的,及时整理贷款资料,尽快办理收回再贷;对未能按期偿还的,区别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二是建立奖惩机制。为调动客户经理积极性,该支行出台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到位,目前全行上下已形成“收回就是效益、逾期就是风险”“按期收回为荣、形成不良无能”的良好氛围。
“一到位”即强力清收到位。对有不良贷款的客户经理,该支行按周召开不良贷款分析会,要求客户经理汇报上周清收情况、采取措施及预计效果,确保客户经理思想上高度重视,继而形成“不良贷款有人过问”的紧张氛围,以增强其清收责任心。同时,该支行还积极协调村两委和县法院,利用麦收、节日农民返乡之机,实施特殊时点蹲守清收和“钉子户及赖债户”依法清收等方式,强化不良贷款清收效果。2013年年初以来,该支行已累计收回不良贷款6笔、金额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