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一女子晚间突然昏迷,120救护车紧急赶往救人,但离开小区时却发现唯一的出行通道已被一辆轿车挡住。急救人员打开救护车警报器,并用高音喇叭连呼车牌号,很多小区居民被惊醒,但车主始终没有露面。直至122报警服务台通过车牌号找到了车主电话,车主这才得信赶来挪车,期间生命通道被堵10多分钟。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拥堵已经成了城市人不能不承受之痛。且不说高峰期道路上车水马龙,晚间小区内同样拥挤不堪,不少晚归者见缝插针,常有车辆被堵在死角动弹不得。被堵车主不着急还好,如果有急事需要开车,难免在车旁跳脚骂街。
笔者就不止一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有几次通过物业联系上了车主,有几次联系不上车主又赶着出门,只能选择打的。每当堵路的车主下来挪车时,都是口口声声说着“抱歉”,可笔者后来发现,经常堵路的仍然多是那几张熟面孔。后来,因为怕被堵在小区里,笔者一旦晚归找不到车位时,就干脆把车停在小区外。
不占道停车不仅是基本的驾驶原则,也是公认的道德标准。为了自己方便而随意停车,特别是堵路停车,势必给他人造成影响。某些车主认为自己晚归早出,夜间堵路也没什么大影响。然而,一旦有人夜间用车,面对被堵的道路常会束手无策。尤其是对救护车、救火车来说,一旦被堵到不了求救现场,往往就意味着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小区占道停车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停车位供不应求,在一些停车位规划不足的老小区更明显,然而个别车主公德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车位本已不够使用的情况下,仍有车主不妥善停车,一车占两位的情形平时并不鲜见。
要缓解占道停车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小区管理,合理应用小区面积,科学规划停车位;另一方面,车主也应自觉规避这种行为,即使停远一些,也应合理停车,不影响他人出行。如果确实需要临时占道停车,也应在车内显眼处留下联系方式,避免给他人造成不便。
从远期来看,要真正破解停车难,仍然要靠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新型停车设施及技术的推广,比如国外的立体式停车场。在硬件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时,车主们应自觉避免占道停车,至少要留下一辆车通过的距离。因为,这一辆车的距离,有时候关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