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怀敏 郭文艺
组工讲堂、组工夜校、道德讲堂……各式各样的学习品牌,吸引着组工干部自觉学习;走基层、访群众,社情民意大调研,服务重点项目送温暖……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着组工干部贴近基层、转变作风,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实现转型。自“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温县县委组织部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全县党员干部做示范、当表率。
开办“一堂一校”,在深入学习中增强群众观念
每逢周二下午是温县县委组织部的组工讲堂开讲时间,打开投影仪、PPT,通过音频视频和图片,组工干部们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有关知识。
在部机关近期组工讲堂学习日程安排表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八项规定”到公文处理知识,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到公务接待的礼仪知识……这些内容既丰富实用又有针对性,成了大家了解时政、提升业务水平的必修课。
“以前,机关学习模式是一人讲、大家听,被动学习,效果不佳。现在,组工干部轮流讲、共同学,互相研讨交流,展开思想交锋,形成了浓厚的求知氛围。”温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新顺如是说。
每周二晚上是部机关组工夜校活动时间。年轻的组工干部自觉坐在一起,认真学习公文写作知识,交流写作体会,点评稿件优劣。
组工干部李卫江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刻在人民心中的“四幅画”》,谈了自己撰写人物通讯的写作体会。机关干部史建路在下乡时看到农村留守儿童非常孤独,就想到利用远教平台,让他们和爸爸妈妈视频通话,并依此撰写了一篇稿子。围绕这些稿件,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一堂一校已经成为部机关的学习品牌。机关干部通过白天学理论、晚上写心得,强化了群众观点,加深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温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来滨谈及机关学习,很是自豪。
扎实开展“走进访”,在帮扶群众中转变作风
番田镇东口村王凤云老人家里本来就生活拮据,孙子王家林在上学时又突然患上了肌营养不良症,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基层走访中,机关干部王敏耳闻目睹了王凤云家的困难,立即把有关情况向部领导作了汇报。部领导班子研究后,制订了具体的帮扶方案。
去年8月里的一天,温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小林来到王家,送来了老人的低保证和一套残疾人专用轮椅,小家林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走基层、进支部、访群众活动中,部机关与番田镇东口村结成了帮扶对子,访能人问发展,访老干部老党员问良策,访上访户问情由,访贫困户问民需,访群众问民情。部机关各科室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了全方位的真情服务群众行动:电教中心协调来了林果专家,给该村30多户苗木专业户现场授课;干部科协调县中医院,为全村群众提供免费义诊服务;组织科为全村党员干部送去了免费党建书籍;办公室为该村小学送去了桌椅板凳……
东口村的走访,使机关干部认识到,农村基层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要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方式,到街头巷尾、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听民声,找问题,求点子,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措施,在一线抓好落实。为此,温县县委组织部开展了组工干部恳谈、社情民意大调研活动,发动机关每个科室明确1个重点课题、每名组工干部自选1个课题,带着问题进村入户,做到开门纳谏,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实打实地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机关干部分别深入岳村乡韩郭作村、产业集聚区等15个联系点,围绕合作社建立党组织、人才服务团、县直机关党建等主题,进行了大量调研走访,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
温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卫向前感慨地说:“我们将调查研究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调查研究中找准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转变作风,让组工干部更多地接地气、听民声、办实事,在为民办事中找准改进工作的参照系。”
打造“服务组工”,在攻坚克难中树立形象
“城乡清洁工程是全县十大工程之一,部机关要做表率!”郑小林明确要求。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组织实施单位,组织部一方面以省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带头搞好自身环境卫生,推进机关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发动全县党员干部人人动手,打响了治理脏乱差的攻坚战,强力推动全县机关单位、乡镇村街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
温县县委组织部还牵头组织开展了“我的岗位与温县发展”大讨论活动,发动全县党员干部立足工作岗位,情系温县发展,干好本职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全体组工干部深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产业园区,清理路边杂草,开展义务劳动;深入福沃重工等县重点企业,询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征地难、用工难等问题,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郑小林说:“主题实践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运用群众观点,转变服务方式,从幕后走到前台,从管理转向服务,从机关沉到基层,让服务理念融入发展大局,进一步树立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