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领导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时讲到,现在下乡群众很热情,总喜欢让他留下吃饭,而且准备还很丰盛。这让他很为难,不留吧,伤群众的心;留下吧,又感觉给群众增加了负担。时间一长,吓得他都不敢下乡了。这位领导干部的话反映出了一部分干部下基层的实情。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也曾犹豫犯难过,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坚决不吃”。
许多事情其实很简单,只是想得太多了,前怕狼后怕虎,结果畏首畏尾,工作不能大胆推进,明明知道是对群众有利的好事、实事也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关键还是要从思想陋习改起。
群众为什么会请干部吃饭,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感谢领导干部帮助解决了难题,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发展;二是与领导干部维持良好的个人关系,以后可以获得更多的帮扶。其实,领导干部不用过分担心不吃饭让群众伤感情,只要“不吃饭”过后还可以一如既往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造福群众,那么群众就会理解干部,尊重干部的选择。
思想陋习往往是合情但不合理,很多人都这样做。人人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有人还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并以“世情如此”为自己找到心理平衡和安慰。
反“四风”转作风,要求党员干部的思想陋习不改不行,不快改不行,不改彻底不行。思想陋习就是纸老虎,看着吓人,真抓硬管,狠下心来它就什么也不是。
改掉思想陋习一把手得带头做表率。千难万难一把手带头就不难。一把手带头是一个风向标,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可以堵“悠悠之口”,防止“上梁不正下梁歪”和“下不为例”,能正本清源。一把手不但要多讲,更要主动去做,做到言行一致,用行动去打消观望者的犹疑。改掉思想陋习还要有钉钉子的韧劲。思想陋习表现得不明显,它是人们骨子里的黑色思想,根深蒂固,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先“摇一摇、晃一晃”,动其根基,再连根拔起,这个过程就需要钉钉子的韧劲,一锤又一锤,不停不断不变不乱。制度上保证是取得长效的关键,新的行为习惯养成后如果失去监督约束还会走回老路,用制度的形式对一些行为进行规范,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可以让党员干部理直气壮地推掉一些人情往来,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去。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已蓄势待发,市、县、乡三级干部作为第二批活动的主体,承担着主要活动任务。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实践活动的整体评价,因此,改掉思想陋习的任务更重更艰巨也更迫切,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切实整改,才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不走形式,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