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与书私奔
为繁荣焦作文化提供正能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4年1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繁荣焦作文化提供正能量
——全市文艺创作本土化座谈会发言摘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2013年12月25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组织召开了全市文艺创作本土化座谈会,来自全市文学、艺术、戏剧、广播电视、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创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创作人员围绕文艺创作本土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

  严双军(温县政协副主席、县文联主席):焦作市文艺创作本土化,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创作资源丰富。焦作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宜于开展文艺创作。我们有卜子夏、司马懿、韩愈、朱载堉、许衡、郭熙、竹林七贤等历史名人,有“四大怀药”、太极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神农山、云台山、青天河等自然风光,传说众多,都可以进行文艺创作。二是实力雄厚。焦作市拥有具有一定实力的创作队伍。有戏曲编剧杨林、马敏学、黄新杰等,影视编剧范光、胡红兵,中国作协会员张丙辰、杨晶、郭文杰、刘金忠等多人。因此,建议多为本土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让焦作市豫剧团、歌舞团排演本土的文艺节目,焦作电视台、电台拍摄录制宣传本土文化的文艺节目,让创作者在不断地将文艺劳动转换为丰硕成果的激励中,精神饱满地开展新的文艺创作,从而实现本土文艺创作的繁荣和辉煌。

  胡红兵(焦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文艺创作本土化,一要合理规划,加强指导。盘点我市艺术创作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总体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本土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作好规划,不仅可以避免题材撞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还可以加强单位间的沟通协调,更有利于出好作品。二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青年人才。目前我市创作队伍老化、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发现、培养优秀青年创作人才迫在眉睫。建议在适当的时候举办焦作市微电影创作研讨会和微电影征集评奖活动,把更多的年轻人吸引到艺术创作中来。三要完善机制,力促精品力作。要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奖惩制度。对艺术创作的成果实行量化管理,落实责任目标,完善评审制度,确保创作人员既有良好、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有一定的压力和创作激情,以激励创作人员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力促创作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四要设立文投集团,解决资金瓶颈。资金匮乏一直是困扰艺术创作的瓶颈之一,对于本土题材创作而言,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设立文化投资集团,通过市场化运作,不但可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还可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本土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中的资金问题。

  李相宜(《焦作日报》文化记者):文艺创作本土化,首先要建立一个政府倡导、市场主导、专家引导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然后才能启动从沙漠到草原,再到灌木和森林的创作进程。政府倡导,一要选题立项,二要放水养鱼,三要提供平台。韩愈评价千里马时曾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市场主导,其核心是文艺创作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本土化的基础上寻求民族化和国际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艺创作本土化,是我市文化事业实现繁荣,并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必由之路,但必须依赖市场主导。唯有在市场的风暴中搏击,才能练就强劲的翅膀。专家引导,是指文艺创作本土化,离不开专业创作团队和文化专家的合作。我市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探明储量、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需要专业层次上的研讨。要按照一定的规划合理开采,不能私采滥挖,既破坏了文化资源,又断绝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宋宝塘(焦作市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本土化就是差异性,就是焦作这个地方的个性化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焦作争议不大、比较独特的文化资源很多,最有代表的特色文化品牌有三个:一是沁园春文化,二是竹林七贤文化,三是怀药怀商文化。当然,沁园春文化与济源有争议,竹林七贤文化与新乡有争议,但焦作在这两个文化品牌中的核心地位是无可争议的,怀药怀商是最没有争议的文化品牌,但我市的怀商文化遗存考察还停留在个人自费考察的水平上。武安商帮的诞生地武安县划归河北省后,怀庆商帮就成了河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商帮集团,怀商是豫商文化的核心,连续开了八届的豫商大会,却一直与豫商文化的核心地无缘。繁荣焦作本土化的文学艺术创作,需要立足焦作,需要从厚重的焦作文化中汲取有用的营养,需要用我们独特的优势去参与市场竞争。

  黄新杰(原温县文联主席):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把戏剧创作与演出作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我市群众性戏剧创作与演出活动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形成高潮。

  要充分利用我市汉魏文化、太极文化和怀商文化的优势,利用我市卜子夏、司马懿、竹林七贤、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的名人效应,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戏剧作品,展现文化底蕴。充分挖掘我市现代题材、城市题材、资源转型题材和农村题材等方面的文化资源,如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及当代我市的劳动模范、道德典型等,创作一批反映我市当代生活和先进典型的文艺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要努力形成写身边人,演身边事,学身边典型和群众写、群众编、群众演、群众唱、群众拍的浓厚氛围,为实现中国梦聚集正能量。

  要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引导艺术家围绕弘扬时代精神,创作一批反映我市改革建设实践和科学发展新成就的优秀作品;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创作一批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意愿的优秀作品;围绕挖掘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焦作文化,提炼和弘扬焦作的文化精神,打造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让文化成为我市旅游业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硬支撑。

  马敏学(原焦作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文艺创作要弘扬本土文化,为本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宣传焦作的历史名人、风物特产、山川风景。焦作有世界级的科学与艺术巨星朱载堉,有举世闻名的健身搏击的武术太极拳,有清官循吏曹谨、何瑭、许衡,有文章泰斗韩愈,还有陶瓷奇葩绞胎瓷、“四大怀药”等,都是影视剧、戏剧和文学创作的丰富资源,可组织征稿,组织戏剧会演或大赛。二是引进动漫产业,打造动漫剧。现在电视剧投资巨大,投资动漫剧、宣传历史名人和风物特产,耗资少,效果好,望能享受优惠政策。三是成立怀川文化研究会,创办怀川文化杂志,弘扬怀川文化,研究怀川文化,向外界宣传怀川文化,为招商引资服务。

  陈先文(焦作广播电视台记者):本土文化的发展传承,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对我市文化宣传战线有突出成就或贡献的人员进行摸底,按其专长研究领域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安排创作研究课题,并给适当的经费支持。二要下大力气挖掘开发太极文化产业。焦作是太极拳的发祥地,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一直都在提推广太极文化,但是力度不大,缺少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全面的整体包装、推广策划。三要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只要是宣传焦作本土文化的项目,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奖励。

  远江华(焦作市豫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焦作当地名人、名品、名景很多,应该找准切入点,创作出反映焦作地域文化的文艺作品,让国内外对焦作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为题材,创作排演一部以河南戏曲为独特表现形式的剧目,参加省内外大赛,采取驻场演出、国内巡回演出等形式,积极宣传太极拳,并力争在下一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展演。建议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促进焦作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撑。

  杨 林(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文学艺术创作本土化是个大课题,我仅从剧本创作的角度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剧本创作是一个既主动但更多的是被动的工作。说它主动是因为戏剧剧本是代言体,你想写什么,只管写,创作时可以让人物传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等。举《秦香莲》的例子,有人仇恨陈世美,就编了这么一个故事,让老包把他铡了来发泄。说被动的,是因为你写了,未必有人排,或者因为合作者不理解,不合适等;即使有人排出来了,也未必就能成功,或许是因为导演不给力、演员不合适、时机不成熟等,任何一个原因都可能导致一部戏剧作品流产。

  建议:一是对于本土题材的戏剧创作,要有规划。任何题材都有局限,并非每一个题材都适合搬上舞台,应该对题材进行有规划、有步骤进行开发。适合戏剧的写成戏,适合影视的创作成影视。题材也如矿产资源一样,盲目地开采,就是破坏,就是浪费。二是每一个作家也有局限性。适合写古代题材的未必能够写好现代戏,长于创作市井人生的未必适合创作文人雅士。确定创作计划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创作者。三是认准的题材,确立的目标,要抓住不放,不可半途而废。

  范 光(焦作市艺术研究所编剧):文学创作的地方特色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品,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家。焦作历史厚重,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创作特色文化作品的先决条件。但是,要想产生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有实力的创作团队。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点培养具有焦作文化风格的作家群体。

  今天,焦作的历史依旧,但文化光彩被雾霾冲淡了,渐渐失去了历史光辉,这不能不说是每一个焦作文化人的遗憾。作为焦作的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改变这个现象。但是,要形成有影响力的具有焦作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光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一是要有培养焦作作家群体的愿望,二是要有振兴焦作文化的规划,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对焦作的本土作家在创作上进行培养和引导,要力所能及地给他们提供创作条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他们的作品能够每年有选择地组织出版发行,提高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焦作特色的作家群体,才能让焦作的文化特色影响全国。

  王黎明(焦作市曲艺家协会理事):文艺创作必须本土化,地域人文特色越鲜明,传播生命越持久。如:山东快书《老王剃头》《武松传》,焦作快板《老马剃头》《篮球赛》。创作的过程中,要走对路子,培养队伍。我市的一些优秀作品,如胡红兵的《快乐星球》,杨林的《红旗渠》《女婿》《常香玉》,杨晶的《危栏》,严双军的《乡村世相》《太极拳》系列丛书,乔叶的小说和美文系列等,均是如此。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汲取营养。同时要注重对新领域的发掘、新传播的适应。如微电影、微信、微博等。还要建立鼓励创作创新的机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创作大赛,以奖代补鼓励创新。要采取积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以本土创作队伍为基石,适时引进名导演、名舞美、名演员,为打造精品助力加码。

  娄莎莎(焦作大学教师):文学艺术创作的本土化首先体现在具有典型意味的本土化人物塑造。其次本土化要有清醒的本土化创作自觉,一是体现在具有清醒的文化比较意识,通过与其他地域文化系统的比较,来反观自身文化,会更全面认识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地域文化特质的理解和把握。二是要有明确的本土化受众定位,受众是文学艺术的市场主体。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在保护地域文化传统和争取受众之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摸索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本土化创作道路,才能使地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

  本报记者 马朝霞 整理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