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11日凌晨,具有“月光城”之称的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遭遇了火灾。在近2000人的全力扑救下,火灾已被全面扑灭,但已造成242栋房屋等被烧毁,损失超亿元,着实令人心痛。
这是古城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火灾,瞬间把有“月光城”之称的香格里拉变成了“火光城”,给古城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价值带来严重损失。大火已经扑灭,但围绕救火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却引起了公众的质疑与热议。
一场大火,让千年古城几近毁于一旦,令人痛心,但独克宗古城这场大火并非孤例。仅一年多的时间内,从湖南洪江古城到云南丽江古城,再到重庆风雨廊桥,脆弱的古城和古建筑频频遭遇灾祸摧残。
这次火灾的发生并非偶然,此前就已警钟敲响。新华社的报道就提到,早在2012年,一篇来源云南迪庆公安消防支队、标题为《浅谈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的文章就指出:“古城由于建筑耐火等级低、建筑布局特殊等原因,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大火过后,当地政府给出的解释却似乎有些牵强:比如古城建筑多属土木结构,着火之后更容易蔓延;比如古城内部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火灾核心区;比如现在正是天寒地冻时节,消防设施里面的水被冻住,导致水压不够,无法使用等。
面对上述解释,笔者顿生质疑,不禁产生追问。
追问一,不少古城、古建筑,或向游客收取固定的维护费,或直接收取门票,但这笔费用最终去向何方,用在何处,日常的维护和监管体现在哪?
追问二,如今的一些古城和古建筑却陷入“重开发轻保护”的尴尬境地。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迎客上门,游人如织、商业浪潮席卷的背后,是各类隐患日渐增加,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知名度的同时,对于原生态的保护和安全的防范又做到多少呢?
追问三,显然,独克宗大火暴露出一些地方为了发展而无视安全风险。明知道安全隐患的存在,却心怀侥幸,不积极整改,最终酿成大祸,这样的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大火虽然扑灭,但留下的追问和思考却不会消逝。笔者认为,涉事地方应该进行深刻反思、严肃问责,此外,对古城的重建工作应当合理周密规划,切勿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