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过年放鞭炮,对老人来说是浓浓的年味儿,对中年人来说是儿时的记忆,对孩子们来说是新奇和刺激。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鞭炮也是年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新春佳节临近,今年,持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雾霾天,让春节禁放鞭炮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这一期的《焦作网谈》,我们将和广大网友一起热议。
记者调查
进入农历腊月,很多市民张罗着办喜事,有的是商铺开业,有的是娶妻嫁女,行走在一些商场和酒店门口,代表喜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近日,记者在我市各大酒店门口发现,办喜事宴请宾客时大都会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今天是我儿子大喜的日子,我特意买了两挂一万响的鞭炮和十束礼花燃放,算是图个吉利吧。”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像张家这样办喜事放鞭炮的比比皆是。然而,燃放鞭炮和礼花时,一些过路的市民却对此有些不太满意,他们认为,震耳的鞭炮声有可能会惊吓到儿童和老人,也会引得路人纷纷躲闪。家住酒店附近的市民表示,燃放鞭炮会打扰他们正常休息。环卫工人对此也是怨声载道:“每次放过鞭炮和礼花后,大堆的纸屑清扫起来很麻烦。”同时,有一些环保人士提出,在雾霾天气严重的情况下,应当禁止燃放鞭炮。
燃放烟花爆竹会不会加剧雾霾天气?加剧的程度有多少?这些问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回答。不过,每年春节前后,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可以让年味儿更浓。但不可否认的是,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烟雾或多或少会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烟花爆竹在点燃后,里面含有的木炭粉、硫磺粉以及金属粉末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迅速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加重呼吸道、气管及肺部的疾病。”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的薛飘告诉记者。
同时,每年春节因燃放烟花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在少数,烟花爆竹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快乐杀手”。比如2011年大年三十至农历正月初六,全国因烟花爆竹发生了11000多起火灾,因火灾死伤77人(40死37伤),直接经济损失5600多万元(不包括沈阳万鑫大厦大火的损失)。显然,愈演愈烈的春节烟花爆竹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专家解读
一边是传统习俗与孩童的深切期待,一边是环境污染与惨重的安全事故。2013年年初,一场持续数日的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33个城市空气严重污染,首都北京PM2.5浓度甚至超过900。雾霾天气导致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也给民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对此,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李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燃放鞭炮产生的烟雾加重了空气中PM2.5的含量,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都是有毒有害的。同时,燃放鞭炮产生的噪音污染,也往往会让人心情烦躁,诱发某些疾病。据环保部门春节期间对鞭炮污染情况的监测结果显示,燃放鞭炮地区的噪音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这种高强度的噪音对患有脑血管、心脏病等疾病的人来说危害十分严重。而噪音每增加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
“春节期间,高强度、高密度、长时间的噪音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而且,我市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或肢体受伤、眼睛受损的事例。”我市某医院一位医生说。
在目前情况下,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传统习俗,不能一禁了之,事实上也无法禁止,毕竟这个传统已延续了几千年。河南理工大学人文政法学院张付领教授对此建议:“百姓在燃放鞭炮时,做到适量,有节制,甚至做到‘自觉禁鞭’;政府在鞭炮市场管理上,应加强引导和管控,倡导大家购买和燃放环保鞭炮、环保烟花,对那些污染严重、劣质的烟花爆竹,相关部门应禁止销售。”
网友热议
网友【小小陀螺】:对于放鞭炮问题,不应强制禁放,但应引导和限制。放鞭炮是民族的传统,不应简单粗暴地禁掉,但也不能无节制地燃放,制造噪音、污染环境、危害安全。
网友【春天在哪里】:在砖木结构多的地区,或者商品交易市场和居民居住集中地区应该禁止放鞭炮。即便想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少放,也别随处燃放。城区还应规划只能在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在较为宽阔的地点放烟花,既让市民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也免去个人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种种恶果。
网友【金骏眉】:过节只是一种气氛,为何不改一改?我们可以放气球、喷彩带、燃放电子鞭炮,倡导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