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并与北京肿瘤医院、北大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21家国内著名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使该院医生及其患者随时可与专家取得联系,进行数字化远程高清视频会诊,让我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与国内一流医疗专家“面对面”。在李富梅看来,数字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病人用最短的时间,走最近的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借力数字化实现医院华丽变身
在该院妇瘤科,记者看到,这里的医生查房时,不再手捧记录本,而是拿着一部ipad,可随时调取患者所有信息。护士则拿着手机大小的移动终端,轻轻一刷患者佩戴的信息手环,就能获得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数据。“前不久,在德国进修时,看到这些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我十分惊奇。当时,我就梦想着有一天,我们医院也会拥有这些。转眼间,我的梦想实现了。如今,我还真有点做梦的感觉。”该科主任王虹感慨万分地说。
在该院医生办公室里,记者注意到,医生们不再埋头抄写病历了。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后,他们的工作全在电脑上进行。在护士站,情况也是如此。“电子病历把我们医生和护士从繁重耗时的抄写任务中解脱出来,还时间给患者。”心胸外科副主任郭金城说,“以后,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患者需要病历,在家里通过电脑进入医院网站,就可以自助打印。”
数字化建设,不仅改变了临床科室,也改变了非临床科室,让该院的管理更加精细。比如,电子处方规避了“天书”处方、大处方;电子病历可以自动记录最后修改时间,杜绝事后修改病历的行为。此外,医院还可根据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管理需求,设定监控指标,实时监控,减少差错,将一些医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使医院的管理及服务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不过,在卫生系统有一种声音说,数字化建设投入是一个无底洞,这导致不少医院裹足不前。市二院却以大的气魄,在数字化建设上敢于放开手脚,先试先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卫生系统作出了榜样,这靠的是什么?1月16日,在市二院召开的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现场会上,不少医院负责人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其实,这个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创新。市二院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一直推行创新战略,这使该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一直走在全市卫生系统前列。
2011年和2012年,该院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前不久,该院院长李富梅还荣获了2013年度全国医院“改革创新人物”称号。可见,创新为该院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红利。
数字化建设犹如拂面而来的春风,让市二院借势腾飞,实现完美的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