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期财政规划:财政计划是国家根据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对财政收支规模、速度、结构、平衡状态进行的预计和规划。中期财政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在五年左右的财政计划,它是中期财政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包括编制三年财政规划、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年度滚动预算等内容。
2.社会综合治税:是指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指导下,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税源信息监控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化税收管理网络为手段,凝聚社会力量,合力构建既符合法治要求、又适应现实需要的一种有效的税源管理方式,是财税部门借助社会力量掌控税源、强化征管的有效手段。
3.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有资产、资源的所有权获得的各种不同形式收益的总称,属政府非税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执收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取得的收入等。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出租汽车经营权、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偿出让取得的收入。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受让人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前期开发费用和土地出让收益等。
5.财税信息平台:全市财税信息共享平台是一项由政府主导,财政、国税、地税等18个部门共同承建的一个涉及全市经济财税领域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通过平台建设,逐步构建和完善政府财税大数据体系,促进信息共享、对称管理,实现信息管税、综合治税、增收节支,推进财税与经济协调发展。
6.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主要包括政府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及其解释、财政经济状况分析等。能够完整反映各级政府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和承担的各类负债,从而全面反映各级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
7.电子化支付: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实现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业务完全无纸化运行,而且把传统相对独立的分散管理整合成一个完善的管理链条,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8.财政大监督机制:是指财政部门有效整合监督职能,将内设的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有机结合,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之中,通过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9.市政债:市政债全称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和授权机构为发行主体,以发行人的完全承诺、信用、税务能力和项目收益为保证,从而获得融资,用于市政建设。
10.PPP公私合作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类型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任何个人和组织。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
财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