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如今,脑病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月10日,“市民走进中医院”参观团来到市中医院脑病科,详细了解了中医在治疗脑中风以及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专长,充分领略到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
听 “头”等大事
当日下午,参观团成员刚走进市中医院一楼脑病科,就感受到浓郁的中医文化气息。在楼道两侧的文化墙上,中医治脑病的相关知识随处可见。
在医生办公室,该科主任李凌云接待了参观团成员,并向他们介绍了脑病和科室的相关情况。
“在所有脑病中,脑卒中危害最大。脑卒中又叫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的‘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李凌云说,“脑中风不仅给一些逃过生死劫的患者带来了难以治愈的后遗症,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也是市民需要关注的‘头’等大事。”
在李凌云的介绍中,参观团成员才知道,该科已成功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创建单位,是该院的拳头科室。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几年中,李凌云将带领团队冲击国家级重点学科,这在我市中医事业上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建设重点学科,是提高我们医院整体水平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打造‘名院’的重要一环,作为脑病学科的带头人,接到这项任务后,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感觉自己肩上的压力很大,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李凌云向参观团成员介绍道。
看康复实例
听完介绍后,参观团成员在李凌云的带领下到该科进行了实地查看。
在该科康复室,几名脑中风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开展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中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我们这里,治疗和康复几乎是同步进行的。”李凌云在一旁介绍。
该科的实力究竟咋样?一些参观团成员认为,仅听介绍是无法深入了解的。为此,两名参观团成员决定找一名年纪大的患者,看看中风后的康复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康复室门外,一对老夫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交谈中,大妈向参观团成员介绍,老伴今年已经80多岁了,今年1月份,他到银行取钱时突发脑出血,随后被送往这里抢救。当初,儿女们不相信该科的实力,想转院治疗。后来通过熟人打听才知道,这里看脑病不仅效果好,而且康复得也很快。于是,老伴才继续在这里治疗。如今已过去一个月,老伴恢复得相当不错,不仅能慢慢行走了,还能开口说话了。
“许多人都认为中医治疗见效慢,治不了脑出血等急病,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李凌云解释说,“其实,中医也能做到急救,况且,在我们这里还能通过微创手术处理紧急病情,做到中西医结合。可以这么说,在西医上,我们做到‘有’;在中医上,我们做到‘优’。”
谈独特疗效
一路走,一路看,参观团成员在近两小时的参观过程中,对该科发挥中医特长治疗脑病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并对该科的技术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中医治脑病,真中!”第二次参加“市民走进中医院”活动的乡村医生邵德清感慨地说,“中医在治疗脑病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一些治疗手段弥补了西医的不足。”
市民张成举是第一次参加“市民走进中医院”活动,此行也让他收获良多。他说,去年自己曾患过轻微的脑梗塞,因此对这方面的病特别关注。“我们科开展的‘分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电针治疗吞咽困难’获得了焦作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同时,我们在结合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研制出治疗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晕车晕船、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纯中药制剂——化痰定眩颗粒。”李凌云向参观团成员介绍。
市民姜大爷是这次活动中年纪最大的成员。年届八旬的他不仅听得认真,看得也仔细。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他在认识上对市中医院脑病科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以往,他认为得脑病得看西医;现在,他认为市中医院脑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病,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