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抓反腐倡廉建设要做到“六问”:讲廉政道理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学懂弄清真信了;提廉政要求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身作则;抓廉政建设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岗双责”;督查廉政工作时,先问问自己落实到位了没有;批评处理别人时,先问问自己是否有责任;出现重大案件时,先问问自己是不是亲自协调推动处理了。
——摘自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世界上有一件事特别难: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由此可见,凭讲道理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但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一把手,这件事再难也得干。因为,把愿望变成现实,把决策变成行动,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干劲,在这个过程中,一把手必须是第一解说员、第一领跑者。
把廉政道理讲明白,更不容易。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时候,当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讲到“让廉洁铭刻人生,让清白永留人间,为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添彩”的时候,言者动情,听着动容,反腐倡廉建设这个重大的话题,立刻便产生了一种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效果。
“讲廉政道理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学懂弄清真信了。”这一问,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意思:
一是“学懂”。中国有古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非洲有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我们今天也常常说,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走通的邪路;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才是从不懂到懂的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承担以上率下重要职责的一把手,学习的作用无论怎样评估都不算过分。
二是“弄清”。说明白,前提是学明白,关键是想明白,目的是做明白。这是对一把手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拥有,而且要吃透,更应当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沉下去、跳出来,掰开了、揉碎了,结构重组,纲举目张,再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对内修为自身,对外率先垂范。
三是“真信”。我们的总书记讲反腐倡廉建设语重心长: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们的市委书记讲反腐倡廉建设苦口婆心:用好手中权,走好人生路。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工作上的带头人。洪钟大吕之声,总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春节前,市直各单位副县级以上班子成员及配偶走出市会议中心圆形报告厅,再三回味廉政教育影片《人生不能重来》,由衷感慨:严管是对党员干部最大的爱护。
市委书记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这个特定的场合,发出的这有力一问,对于一把手抓反腐倡廉建设当然会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走出这特定的场合,也来一个举一反三,不难领悟,一把手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讲的道理太多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讲哪一个道理不需要“学懂弄清真信”呢?就算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之间的交流,你要通过讲道理打动对方,自己若不能“学懂弄清真信”,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吗?
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美丽焦作,必须是366万人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这里面,有多少道理需要讲深讲透啊!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一把手责任重大,各级领导干部同样责无旁贷!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