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马的诉说
一桶香油
白蛇传
故土难忘
沿河看柳
姥姥家屋后的大山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土难忘

作者:□杨 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我的家乡位于豫西北的一个古老小乡村,我在那里出生、成长,环绕村周的小河承载了我少年时期的许多欢乐,简易的小学校成就了我的梦想,陪伴我走出小村,去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我的家乡有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字——东司马。相传,这里是有“小司马”之称的唐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的故里。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从懵懂时期到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团支部书记,再到1984年我被招聘到县直机关工作,我在家乡整整生活了21年。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那里的天依然是那样蓝,那里的民风依然是那样淳朴,那里的一草一木依然是那样亲切。

  我的家乡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小村庄,从这里走出过老红军、老八路。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中共沁阳县四区区委所在地,一批批革命志士从这里走上了革命道路,为解放全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不久,我的父辈们先后有十余人跨过鸭绿江,成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和平年代,村里先后有近百名有为青年应征入伍,献身国防,报效祖国。从祖国首都,到南疆海防、西北边陲的边防哨所,都有过家乡青年小伙英武的身影。

  我的家乡是仅有百余户400多人的小村庄,祖祖辈辈以农耕为业。农闲时,家家户户用木雕印版在白棒纸上印出轮廓,再用手工描绘成一幅幅彩色的神像,装裱后游乡串村换成钱贴补家用,过着比周边村民稍微富裕的日子。在粮食最为缺乏的年代,我们村没有人饿死。这个延续了几百年的活计,一直到“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才被取缔。

  从我记事起,乡亲们除了种粮食外,还开始了植桑养蚕,并因地制宜建起了养猪场、红薯粉坊、小磨香油坊、小巢础厂,这些小副业虽然没有多大的收入,但也给处于贫瘠的乡亲们不小的贴补。

  改革开放后,家乡人一直走在勤劳致富的前列,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服装加工,到新世纪发展种植业、饲养业,再到现在的大面积流转土地和集约化经营,让人刮目相看。现在,村里有20多个养猪、养羊大户,生猪存栏3000多头,羊存栏200余只;乡亲们走出小村,在外乡他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种植冬瓜、怀山药等经济作物,靠种地发家致富。

  家乡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在乡亲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村里一共有110人考上了大学,并且出了10名硕士、2名博士。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这个梦就是能通过我手中的笔和相机,把我父老乡亲的丰采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熟知我的家乡。

  去年金秋时节,我的这个梦终于圆了。那些天,我频繁奔波在回乡的路途上,在村子里走访、记录、拍照,照片拍了一幅幅,文字记了一行行,一件件往事像放电影般快速回放到脑海里,几十年间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大伯、大叔、大哥,大娘、大婶、大嫂,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是那样的慈祥、沧桑、自信和坚毅。

  我把拍摄的照片选出一组以《我的父老乡亲》为题,分别发表在《焦作日报(青年周刊)》和《焦作日报(今日沁阳)》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断接到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的电话。同学朋友相聚时,大伙儿也常常谈到这个话题,大家谈家乡,叙乡情。离别故土越久,家乡情越浓,共同的家乡情结把我们的心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客居西安60年的三婶在焦作网上看到这些图片后,特别激动。据堂姐说,这些照片一下子勾出了三婶的思乡情,年近八旬的三婶,仔细辨认着电脑屏幕上那一张张家乡人的面孔,像孩子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去年11月初,我带着在新疆边陲服役的儿子去西安看望三婶,那几天,老人家一直和我延续着这个话题,把村子里上年龄的人问了个遍。她老泪纵横地说:“孩儿,故土难忘啊!”

  是啊,“故土难忘!”故土,是家乡的象征。家乡是我们的根,是每个游子心里永远的牵挂,那里有我们的父老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凝结着我们浓浓的乡情。独在异乡的游子只要看到、听到自己家乡的信息,见到家乡的亲人,那思念家乡的心情便会加剧几分,就仿佛又嗅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就会在不知不觉间让泪水模糊了自己的双眼,家乡的一切就会在这朦胧间越发显得清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