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伟涛
近日,两则有关“牌子”的新闻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摆在了公众面前:假荣誉满天飞,真荣誉太泛滥的荣誉牌乱象缘何屡经治理,却是根子难除?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医院评比明码标价的乱象:一个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前不久在北京一口气狂发321块奖牌,吸金近千万元。一顶“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桂冠,只需2.8万元就能买到;花上1.8万元,就能买个“中国医院优秀院长”……有获奖者透露:“花钱买个牌,装门面,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
与之对应的一则新闻,却是常州金坛的不少中小学生开学报到时发现,原先挂在学校大门附近显眼位置的各种荣誉牌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格言或校园文化等装饰。据悉,这些荣誉铜牌的集体“消失”,是源于不久前该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倡议。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的荣誉牌应该在人们心里,而不是挂在墙上。
一个是千方百计花钱买牌子,一个是义无反顾自觉摘牌子,两者相较,高下立现,其背后虽有经济利益的影子在作怪,但说到底还在于究竟该树立怎样的一种荣誉观,该建立怎样的一种考核评价体系。
在你我身边,不乏这样的单位和部门:各类“荣誉”多得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陈列室才能放得下,可尽管如此,有关领导仍乐此不疲地投入大量人财物,为了一个个“荣誉牌”而努力。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单位和部门的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形形色色的真荣誉、假荣誉之所以有市场,既源于功利、虚荣的社会心态,也和不合理的评价机制脱不了干系。
诚然,评比也并非一无是处,一些实至名归的评比确实能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然而,如此过多过滥的评比,一旦成为了走过场、搞形式的表面文章,也就失去了原有了的意义。更有甚者,一些无良商家深谙其中此道,借着一块块炫目的“荣誉牌”骗人钱财,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值得人深思。
由此看来,要想彻底挖掉买牌子的根子,树立摘牌子的风气,不仅需要主管部门持续清理整治、全社会转变观念,减少和取消那些无谓的评比表彰,更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让赢得民众信服的荣誉牌真正体现荣誉,也只有这样的评比,才算得上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