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城市青年 | 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服务彰显品牌
以联建实现跨越
美国压力小,日本、新加坡各有各的“考”
古代“公务员”如何休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升初:
美国压力小,日本、新加坡各有各的“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针对教育部最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华社驻洛杉矶、东京、新加坡的多位记者撰文,介绍当地小升初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

  美国:压力在学校

  美国的公立初中和小学是衔接配套的,在多数城市,只要学区不是太差,美国家庭一般都会选择让子女就近上免费公立学校,学区内的小学生一般都能顺利升入初中。除了一些特殊的“明星中学”或门槛特别高的学校,美国多数学区内初中的教学水平差异并不太大。

  而这平淡无奇的顺次升学程序背后,却反映着美国的教育哲学。洛杉矶阿凯迪亚学区的王老师说,美国初中和小学教育体系强调的是降低学生不必要的压力。

  就学生们参加的加州标准测试而言,其结果对学生小升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是影响学校优劣的评估。这样,提高学生综合水平以及学业成绩的压力就从学生身上转移到了学校。

  当然,美国小升初也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一些特别的影响。在美国多数学区内,高中最少,初中多些,小学最多。每所小学都有对接的初中,每所初中也有对接的高中。各小区对应什么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师生基本情况、学生总体成绩水平等信息的学校报告都是公开的,真要“择校”可以参考这些数据信息。

  这意味着小学同学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他们每天泡在一起,关系亲密。小升初时,几个小学的孩子都集中在一个初中,学校的规模一夜之间翻了几倍,与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相比,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陌生人,另外,从小学里的“老大”变为初中学校里的“老小”,孩子们心里也面临一定压力。

  因此,从五年级(或六年级)下半学期开始,不少学校会作一些准备,帮助孩子适应即将到来的环境转变和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身份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与中学师生见面,并听取对中学课程、课外活动等方面的介绍。

  事实上,如果选择就读一般美国公立初中,不要说小升初不成问题,就连新移民或新搬到一个学区的插班生也不成问题。

  日本:“家长的考试”

  在日本,小学升初中不硬性划片,但竞争十分激烈,被称为“家长的考试”。自从经济高速增长期以来,日语就有“教育妈妈”这一词汇,指那些热心孩子教育的家庭主妇,后来又衍生出“教育爸爸”一词。

  为升入理想学校,日本小学生从4年级、最晚不迟于5年级开始补习,在补习班学习学校没有教授过的内容。由于竞争激烈,近年甚至出现了针对1至3年级小学生的小升初补习班。

  这种补习花销庞大,甚至超过中考、高考补习班。如果报名日能研、四谷大冢或SAPIX等知名补习班,一个孩子3年总共开销约230万日元(约13.64万元人民币)。虽然中小规模的补习班费用要便宜一半,但还是知名补习班更受青睐。

  日本家长和孩子苦苦奋斗,只为进入选拔制学校。日本中学分国立、公立还有私立三种。大部分公立中学实行“学区制”,即根据学生家庭住址来划片直升,不考试。

  私立、国立和部分公立中学则是选拔制学校,通过“学测”和“体测(运动能力测试)”等选拔学生。这种学校原则上不受学区限制、但不建议居住较远的孩子报考,还设定“通学时间上限”。学校一般要求,学生从父母或监护人住处上学,防止孩子因择校而离开父母寄居别处,影响“亲子教育”。

  实行选拔制的学校更受青睐,因为公立学校师资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基本是初高中一贯制,即初中直升本校高中,并且与相关大学之间有稳定联系。

  不少私立学校以大学入学为目的,在中学6年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兴趣专长。如果小升初进了这些学校,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大学。日本不少著名大学都设有附属中学或有交流关系的初高中一贯制中学,这些中学因此颇受追捧。

  学费方面,相比普通公立学校,私立学校、选拔制一贯制中学入学后的费用也要高得多。入校时,每个学生无论成绩高低一律要缴纳相当于择校费的“入学金”和“设施费”,以及学杂费。此外,这些学校的“修学旅行”目的地多在国外,不菲开支也由家长承担。

  日本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2012年公立初中的学费平均为45万日元(2.66万元人民币),私立初中的学费则为130万日元(7.7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公立学校的3倍。日本小升初竞争激烈,其症结在于僧多粥少。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共有10628所初中,其中公立中学居多,只有73所国立学校和771所私立学校。

  尽管存在种种问题,日本社会普遍仍不赞成小升初“禁试”。主要原因在于,私立中学仍然不会受此约束。

  新加坡:“一考定终身”

  新加坡中学与中国不同,对应不同层次的发展方向,民间有小学升初中会考(小六会考)“一考定终身”之说。当地家长因此以福建话“Kia Su”自嘲,意为“怕输”。

  新加坡中学毕业生流向(“源流”)不同,发展方向明确。大部分小学毕业生凭借小六会考的成绩填报志愿,然后由教育部结合成绩和志愿分配。原则上根据成绩高低排序,依照第一、第二、第三志愿依次排列入学。

  如果所有填报志愿都未录取,则由教育部根据距离家庭住址远近安排指定的学校就读。升入初中后,所有学生再根据其成绩和所选课程细分为不同的源流,包括快班课程。四年后,他们统一参加O水准考试,一般升入两年制或三年制的初级学院,就是大学预科。未能升入初级学院的学生属于普通源流,但又分为通往大学偏学术课程或偏技术课程两种方向。偏重学术的学生继续朝着初级学院方向努力,再读一年中学(五年级)。

  偏重技术的学生则读一年技术教育基础课程,进入大专或中专学习。中专毕业学生仍可升入大专,大专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考试升入综合性的大学,但人数比较少。有这种事例出现时,当地报刊曾予以报道,以激励年轻人的意志。

  新加坡也有一些自主招生的精英学校,列入小升初“直接收生计划”。这些学校往往是六年的“直通车”课程,没有中考直接升入高中。在小六会考之前,这些学校已经通过笔试和面试招收拔尖的学生,包括特长生。

  这些“直通车”课程的学校有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余发展更多才艺,学生在六年中学之后可以直接参加A水准考试,作为大学入学的敲门砖。

  不过,即便是通过“直接收生计划”被录取的学生,也必须参加小六会考,成绩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才可入学。换句话说,小六会考成绩是“硬道理”。

  小六会考一般考四门,分别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汉语、马来语或淡米尔语任选一门,再加上数学和科学。也正因为小六会考的重要,而当地小学一般只有半天正式的课程,补习就成了家常便饭。

  在新加坡工作的林女士的女儿在当地小学读六年级,正是要考中学的关键时期。她工作忙碌,但还是帮女儿规划如何应对升学的挑战,也在过去的几年里花了很大力气找辅导老师帮孩子补习。

  李先生的女儿在当地长大,今年也是小学六年级。他说:“新加坡的大学宽进严出,相对而言,反而是中学有明显的源流之分,人们对名校自然是趋之若鹜,升学的压力更多出现在小学升初中。也因为这个,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和选拔可以说是一个设计严密的体系。” (据《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