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 丰
党爱民,是沁阳市邮政局柏香支局的一名乡村投递员,1990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24个年头。24年来,党爱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好投递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热情都投入到他热爱的投递工作中,默默地为邮政事业奉献着。
党爱民的父亲也是一名邮政老员工,党爱民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非常热爱邮政事业,更爱邮政投递这项工作。在党爱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着绿色的制服,骑着一辆自行车,走村串户奔波在大街小巷,他感到父亲是那样伟大。天有不测风云,党爱民小学没毕业,父亲就突发疾病病故。那时,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接过投递员这个接力棒走下去。高中刚毕业,他就毅然地加入到邮政投递队伍。
投递工作是辛苦的,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都需要投递员把一份份报纸、一封封信件,送到每位用户的手中。面对并不轻松的工作,党爱民从未懈怠过。党爱民说,每当把报刊、信件及时送到用户手中,听到那一声声“谢谢”的时候,就让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责任感。
记得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二的那天,党爱民投递的路段上有一个汇款通知单,是沁阳市王曲乡大十八里村张继录的汇款,当时该村有几千口人,80%都姓张。党爱民到村里询问张继录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不认识。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户打听,但还是没有找到。有人说:“好像村里张电忠家有个亲戚叫这个名字,你不妨再去问问。”他不管希望大小,就直奔张电忠家。在找到张继录家的时候,祭灶的鞭炮已经响起来了,党爱民这才意识到这天是小年夜,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从党爱民手中接过汇款单的张继录,万分感动地说:“你真是太负责了,今天祭灶还专门给我送汇款单,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有一次,党爱民正在支局分拣报纸,接到沁阳市崇义镇水运村的赵振兴打来的电话,说他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往家里寄了一个证明,需要村里盖章,而且要赶快寄回学校。党爱民找到了那封来信,就立马骑着摩托车出去了,可刚走到半路,天就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他冒着风雨艰难前行,但屋漏偏逢连阴雨,车胎又扎了个窟窿,党爱民就推着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将信送到了赵振兴家中。赵振兴看到党爱民全身湿透而信件却完好无损,连连道谢。
工作上尽职尽责,可对于家庭,党爱民觉得自己是不称职的。党爱民家里的农活儿不少,妻子又有腰疼的老毛病,每到农忙季节,他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将农活儿抛在脑后。看到其他人都收完庄稼了,妻子着急,总督促他,可他总是说,不急不急,等我送完邮件再说。对于家庭,党爱民总是有很多失约的理由,但对于用户,他却从未失约过。
有人说,判断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党爱民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实现了人生自我价值。他喜爱这项工作,正如他所说的,只要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奉献全部的热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