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本报通讯员 周淑芳
2月8日,从中铝中州分公司业绩对话会上传出好消息:今年1月份,企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大幅优于去年下半年平均水平,成功实现了“稳起步、开好头”的目标。其中,氧化铝实产完成19.3万吨,高于计划水平和去年下半年平均水平;控亏能力不断增强,较去年下半年月平均水平减亏1450万元。
在冰冷的外部环境中,中铝中州分公司何以实现控亏增盈?“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唯有改变自己才能找到出路,把‘不可能’ 变为‘可能’。”中铝中州分公司总经理曾庆猛如是而言。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使实体企业震荡加剧、创伤加深,特别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使全球铝工业更是进入到了一个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不好、资源保障乏力、员工信心不足等困难,考验着中铝中州分公司在复杂环境中加速奔跑的能力。
面对氧化铝市场持续低迷、售价下滑的严峻形势,中铝中州分公司坚持市场化开放型的改革方向,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原则,以运营转型为抓手,从改变自己做起,内化问题,消除瓶颈;充分发挥生产运营、矿产资源、营销物流、工程技术、后勤服务五大板块的联动效能和“拳头合力”,从而使企业内在运行质量持续提升、控亏能力逐步增强,在奋力自救中实现转折。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决策不仅仅是判断力的体现,而且是激发思维转变不可或缺的引导力。在“先算后干、效益优先”的理念引导下,中铝中州分公司氧化铝厂桨干机主轴修复按常规需要27万元,经技术人员现场测厚分析并调整修复方案后,只用8万余元就解决了问题。在此带动下,中铝中州分公司各单位逐步摸索“效益优先”的生产组织模式,熟料窑从三台运行到两台运行,低温拜耳法从减产到暂时退出生产系统,化学品生产从亏损到以最低成本占据市场……如今,中铝中州分公司围绕精益管理生产、采购、销售工作,已形成“供应低价格、生产低成本、产品卖好价”的联动运行机制。
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商品氧化铝213.8万吨、实产氧化铝216.4万吨、化学品氧化铝24万吨,分别完成计划的104.35%、105.6%和101.27%,同时碱耗、电耗、矿耗、汽耗、工艺能耗等主要消耗指标均有较大幅度降低。仅此,中铝中州分公司的吨氧化铝综合成本较预算目标降低近百元,供应和销售较预算增效2亿元。
基于对行业形势的宏观研判与精准把握,中铝中州分公司坚持向内深挖潜力,全力驱动结构调整、管理改革、运营转型“三驾马车”,拉动企业走出低谷,同时坚持“多条腿走路”、“提质、降价、保量”的精矿战略、“大项目引领、深度推进”的运营转型、“一厂一策、全面突破”的市场化开放型改革和“重引导、接地气、强体魄”的提升企业健康度等工作,为变“不可能”为“可能”增添重要砝码。
——以资源保障和资源获取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经营矿山理念,精矿战略初见成效。2013年,中铝中州分公司累计供矿603万吨,实现利润7683万元。
——两个阶段的19个核心项目,引领运营转型驶入快车道。2013年,累计收益2.3亿元,对成本贡献率3.6%,超额完成目标值。
——“造船下海”“借船下海”“推船下海”三大市场化开放型改革模式竞相迸发。2013年,中州物流实现盈利591万余元,中州铝建实现盈利320万元,氧化铝厂盈利64.28万元,华诚设计、职工医院等工程技术板块和后勤服务板块也均完成既定目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铝中州分公司煤气站市场化改革迈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在人员减少56%的情况下,同比天然气价格,节约资金610万元。而每台炉4.8人的劳动生产率,也把中铝中州分公司煤气站推向了国内同行业中劳动效率最高的交椅,成为中国铝业公司市场化开放型改革样本。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今年1月份,中铝中州分公司资源板块实际完成供矿33.2万吨,其中自采占供矿量的22%,实现盈利860万元。中铝中州分公司生产运营板块坚持“先算后干、效益优先”的理念,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牢固树立生产运营一盘棋的思想,加强指标控制和系统优化,减少系统波动和一切无效活动,保持了稳产、高产的生产态势,比季度预算增利332万元。
与此同时,中铝中州分公司以矿耗为代表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优化,达到了近两年来最低水平,实现增利488万元。中铝中州分公司冶金级氧化铝制造成本继续保持降低态势,优于季度预算,与年度底线目标基本持平,较去年下半年降低51元,较今年一季度预算降低45元;营销物流板块狠抓两端市场,其中采购市场实现增利91万元;后勤服务和工程服务板块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真正做到以资产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大部分单位实现盈利或达到了预算水平。
对于下步工作,曾庆猛说,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流程稳定、指标优化工作,全力投入到本质脱困工作中去,在综合能耗方面,要低于同行业水平;在项目方面,要抓紧矿山和实现本质脱困项目建设;在营销方面开拓非冶金氧化铝市场,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企业要认真落实公司市场化开放型改革要求,以提高效率、效益为中心进行改革,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并树立运营转型没有旁观者,只有落伍者的观念,让所有参与者都成为转型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