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不一定写出来挂在墙上,也不一定天天念叨,但与人的日常行为紧密相连,隐藏在每个人的做人做事的风格中,体现在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工作态度、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那么,您有什么家风,您对家风又有什么理解呢?来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家风吧。
魏远峰(军旅作家):父亲已经去世15年,今年是父亲82岁冥寿,父子阴阳相隔,然而父亲音容犹在,父亲坟上那棵树好像在遥望远方的儿女。记得父亲当村党支部书记时哥哥常嫌父软,当村支书还受气。父亲却说:“我死后你们还要与其后人共事,爹得给你们栽花,不能给你们栽刺。”至今想起父亲教诲,不禁潸然。愿父亲天堂安好!
齐晓生(工程师):我家是一个教育世家,祖父是私塾老师,学生为其立碑。父母也都是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家都特别重视教育,凡事都以教育为大。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家人就挤在6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父母说宁愿不盖房,也要鼓励孩子们上大学,最终我们兄妹四人全部考上大学。至今我们还教育子女置业不重要,房子定了,人就没有远大目标了。
杜重庆(医生):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钻研中医,团结协作干事业。半个世纪以来,从祖母开始,父母都是言传身教,从孩子抓起,从细节入手,在称呼上,伯伯、叔叔、哥哥、姐姐等称谓要分清楚;吃饭时,座位有序,长辈先动筷。每年年末,在家庭长辈的组织下,都要对家庭成员进行先进评选,以此鼓励大家更进一步。
@让爱逐风(在校大学生):凡事尽力就好,对于结果不必过于强求,顺其自然就好。刚上大学的时候脾气比较急,对于奖学金、入党都特别在意,想在大学中干出成绩,急于表现自己。父亲就教育我说,一个男人干一番事业固然重要,但不能急于求成,要享受过程,对于结果不必看得太重,顺其自然就好。只要方向对,过程努力了,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本报记者 王水涛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