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重管起身,是我市小麦丰产丰收的宝贵经验。雨水已过,小麦进入了返青、起身阶段。这一阶段是小麦生产中促弱苗转壮、控旺苗稳健生长的最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保穗数、增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2月25日,记者随市农业局组织的农业专家奔赴我市各地开展“麦田问诊”,专家呼吁广大农民朋友,要迅速掀起以中耕、除草、施肥为主的春季麦田管理高潮,因地制宜搞好麦田管理,为夏粮生产、小麦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路走、一路看,今年的苗情普遍好过往年。
走进修武看麦田,从周庄乡孔村到五里源乡石磨营,从郇封镇小位村、郇封村、裕国庄到小营工贸区小营村,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群体足、个体壮、大分蘖多。记者在小营村麦田看到,刚喷施过麦巨金、喷施宝、井冈霉素和螯合硼微肥的麦田表现十分抢眼,群体适中、个体健壮、根系发达。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对记者说:“今年修武的苗情长势很好,一、二类苗达到95%以上,其中一类苗达80%。”
“今年,全市苗情普遍长势不错。”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万泉对记者说:“今年,全市麦播271万亩,由于播期适时,测土配方施肥和麦播病虫害防治面积大,播种质量高,麦播基础好,加之播后光照充足和3次较为有利的降雨,促进了小麦分蘖扎根,为冬前大面积麦田形成壮苗奠定了基础。从调查情况看,全市一类苗210万亩,占麦播面积的77.5%;二类苗47.4万亩,占17.5%,与上年相比,一类苗比例增加,三类苗面积减少。”
此外,专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麦播以来气温偏高,部分播种较早的麦田出现旺长趋势,遭遇冻害的风险增大;部分麦田播量偏大,造成群体过大,植株拥挤,窜高徒长,个体瘦弱,极易遭受冻害;有的地块播种较深,出苗细弱,少数地块底肥不足,脱肥发黄,个别播种晚的麦田群体小、个体弱;部分地块病虫越冬基数较大,杂草较多。
从当前的苗情看,一刻都不能放松麦田管理。因此,专家呼吁,各地要积极投身到春季麦田管理中去,根据小麦苗情与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控旺促弱转壮,构建合理群体,防控病虫草害,促进小麦健壮生长,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在武陟县调查苗情时记者看到,绿油油的麦田里到处可见中耕、除草、施肥的群众。在武陟县北郭乡马后庄村小麦万亩示范方,农民正在给麦田追肥、除草。该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锡成说:“由于全县麦田管理抓得紧,措施扎实到位,全县苗情长势喜人。今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77.5万亩,一类苗就占到60万亩,总体苗情普遍好于往年。”
如何搞好眼下的麦田管理?王万泉为农民朋友支招:“要趁墒追肥分类管理。对群体小、个体弱的晚播麦田、脱肥发黄麦田、遭遇冻害麦田要趁墒追施尿素或硝酸磷肥,保冬蘖、增春蘖,增加亩穗数,到拔节期可再视苗情结合浇水追施尿素。对于无水浇条件的山丘滩旱地,要利用这次降雪趁墒一次追足肥料。对正常生长的壮苗麦田,到起身拔节期再追施尿素或复合肥,减少春生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对旺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不要施肥。”
“要因地中耕、镇压。”王万泉说,小麦返青后对所有麦田都要进行中耕、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麦苗生长发育。对弱苗或受冻的麦田中耕要浅,防止伤根;对旺苗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进行深耕断根,变旺苗为壮苗;对群体大个体弱的假旺苗,不要深中耕,可采取人工剔苗等方法控制群体增长。
如何镇压?要先压后锄,提墒、保墒、增温。对麦播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和没有水浇条件的麦田,化冻后要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小麦返青后对旺苗要镇压,控旺转壮。
去年麦播以来气温总体偏高,病虫草越冬基数大,这次降雪,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专家建议,各地应密切关注病虫草发生情况,加强预测预报,及早查清病情、虫情,适时开展防治。
我市春季气温多变,极易发生倒春寒天气。专家提醒,要及早做好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的预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通过浇水改善土壤墒情和地表小气候环境,预防冻害发生。待寒流过后及时检查苗情。若发现冻害发生,要及时采取中耕、补施速效氮肥和浇水等措施,促小蘖赶大蘖,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减轻灾害损失。
如何抓好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种子田管理?市种子管理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刘长青说:“高产创建示范区麦田要精管细管,对示范区长势较弱的麦田要增施偏心肥,对群体大、有疙瘩苗的麦田要及时疏苗,实现示范区小麦均衡生长。对于种子田,起身拔节期是野燕麦、大麦和杂株便于区别的关键时期,要结合浇水整株拔除,提高小麦种子田纯度,确保小麦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