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2月25日,杨常珍组织志愿者团队把从龙源湖小区拉来的旧衣服送到解放区民生街道民生街社区的“爱心小屋”,又把这些衣服分类、消毒、熨烫……
“这些衣服都是爱心人士捐献的旧衣服,类型和款式很丰富,你看这件儿童上衣,款式很新颖,穿上很时尚。”杨常珍告诉记者。
杨常珍是我市追梦爱心换书团队的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她发起爱心换书活动,将市民手中闲置的图书“变废为宝”,使农村孩子也有机会看上内容丰富的课外书。2009年,她组建了追梦爱心换书团队,建立了一个拥有4万册图书的固定换书屋,每天都向市民开放,她也因此荣获我市首届志愿者服务市长奖铜奖,并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熟知。
长时间组织爱心换书活动,使杨常珍接触到了许多爱心市民,在收到书籍的同时,她也收到了市民捐助的衣服。经常来看书的还有不少农民工子女,他们家庭较为贫寒,杨常珍便把这些衣服送给这些孩子。
“我发现不少市民都有捐助旧衣服的意愿,而贫困家庭也对这些衣服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搭建一个平台,使市民的旧衣服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也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穿上好看的衣服。”杨常珍说。
2013年的暑假,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志愿者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到杨常珍后,她便给志愿者出了个“到居民小区收旧衣服”的主意。“这是一次尝试,以前虽然有想法,但还没有付诸实施,此次活动正好可以检验一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杨常珍说。
没想到,此次活动非常成功,5天的时间里,他们就收到了2000件衣服,不仅有童装,还有成人装。消毒处理后,他们把衣服捐给了某建筑工地的工人,深受他们的欢迎。
首试成功使杨常珍备受鼓舞,从而更加坚定了她搭建该平台的想法。随后,杨常珍便在换书的同时进行募捐衣服活动。解放区不少单位和社区听说此事后常常把各自收到的衣服集中送到杨常珍那里。如今,她已收到了1万余件衣服。
“把这些衣服送给贫困家庭,可以为他们节省不少日常开支呢!”杨常珍说,“收到的衣服越聚越多,我们要找到更多的发放渠道。”一方面,她继续联系建筑工地,为农民工子女发放衣服;另一方面,她还和解放区民政局、计生委联系,给低保户、计生户发放爱心卡,让这些家庭凭卡领取衣物。
“卡片正在印制中,具体的发放方式也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到时候你们报社要多帮忙宣传啊。”杨常珍说。